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以锻造优秀公安青年人才“尖兵力量”为目标,创新推出新警培育“雏鹰计划”,打造“跟踪培育、科学考评、表彰宣传”的闭环培育模式,不断提高年轻民警的政治定力、业务能力和队伍活力,培育出了一批政治素质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公安“雏鹰”人才。
青蓝携手,开创“X种可能性”
在张家港市德积街道朝南村,满头大汗的德积派出所民警刘升琦激动地敲开了村民老宋的家门。
“找到了!”捏着DNA血样和鉴定文书,刘升琦的声音高亢且嘶哑。
刚开门的老宋,泪水一下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抱着民警,半晌也讲不出一句话。
老宋的漫漫寻亲路终于看到了终点,在刘升琦的帮助下,经过DNA线索比对,老宋找回了他失散32年之久的女儿。“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奔波劳累都值了!”刘升琦长舒了一口气。
2019年从江苏警官学院毕业后,刘升琦来到德积派出所,三年间,他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
“3个师傅带得好!”谈起快速成长的“秘诀”,刘升琦脱口而出。
1个新警3个师傅,这是“1+2+X”青蓝结对为新警快速成长提供的有力支撑。
通过双向选择和定向指导,张家港市公安局为新警选配1名专业技能老师、1名思政老师和1名法制老师。在专业技能老师和法制老师传授业务知识的基础上,思政老师围绕思想政治引导、理论学习辅导、日常管理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等职责开展工作,推动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双提升。
以精准施训和靶向提升能力为目标,张家港公安还推出“X提升课堂”:由政治处根据岗位需求,为新警安排智慧警务、战术技能、公文写作、新闻宣传等提升课程,为新警发展开创“X种可能性”。
针对“1+2+X”培育模式,张家港市公安局推出了捆绑式考核、交互式评价、背靠背打分等培育考评体系,将青年民警和结对老师的双向评价、捆绑式考核结果运用到民警评优、晋升、提拔等考评环节,实现了师徒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
以赛为练,搭建“N个练兵场”
青年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1+2+X”青蓝结对工程外,“雏鹰计划”还坚持以竞争激励为导向,不断激发新警干事创业的热情。
“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随着法槌落下,张家港市公安局港区派出所新警顾文仰心中乐开了花。
“作为全局第107名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民警,能够和诸位前辈在同台竞技中取得优胜,让我信心倍增!”顾文仰说。
张家港市公安局每年都会举办模拟法庭竞赛,以真实案件为蓝本,邀请专业法官,从立案登记,到开庭审理,再到作出裁判,全部1∶1真实还原司法实践。除了模拟法庭,张家港市公安局还有“金哨子”交通徒手指挥比赛、主持人大赛、书画比赛等以新警为参赛主体的比赛共20余项。新警们各个摩拳擦掌,展现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风采。
考评激励,释放无限青春力量
“一年跟着干、两年能单干、三年成骨干!”在为期3年的跟踪培训中,按照动态调整岗位的培育机制,张家港市公安局的每一名新警都面临两次岗位分配。
在首次分配中,所有新警按照积分选岗模式一律被分配至基层一线单位工作,新警在第1年适应期、第2年成长期、第3年发展期的学习、工作情况将被逐一记录,并通过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二次岗位分配、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在二次分配时,张家港市公安局科学测算各单位警力需求,综合考虑新警个人能力素养、性格特长及综合考评情况,重新调整分配新警的岗位,充分实现岗位职责要求与新警个人特征、能力素养相匹配,全面助力“雏鹰”在警营展翅翱翔。
在此基础上,“雏鹰计划”还把表彰宣传作为激发新警建功警营的有效抓手,通过开展“雏鹰奖”评选,将作风扎实、素质过硬、群众认可的新警发掘选树为先进典型,并通过开设专栏、线下展播、亲近典型等方式展示优秀新警风采,持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警营氛围,不断提升新警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打造了新警群体争当先进的“雏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