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获评2022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这是该局连续8年获此殊荣。近年来,淮安市公安局聚焦服务大局,紧盯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不断出台助企纾困、深化改革系列举措,扎实开展护航发展“满意”工程,全力以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多维联动平台,当好安商“守护神”
4月14日晚,淮安市某企业负责人朱女士在“淮安企业家警务沟通群”中紧急求助,称有人冒充公司领导,通过QQ要求财务人员转账283万元。淮安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迅速启动紧急止付机制,为企业成功挽回损失。
淮安公安机关积极搭建市、县、所三级121个公安服务企业微信群,邀请全市8000余名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等进群,建立简单诉求“立即办”、复杂诉求“平台办”、重大诉求“督导办”、外部诉求“联合办”四级机制,以“屏对屏”沟通,实现企业困难在线提交、指尖办理。微信群建立以来,已在线解决企业诉求2900余件,推送各类法治宣传短视频、小提示2.1万条。
淮安公安机关进一步完善公安企业联络员制度,民警常态化开展挂钩走访“点对点”服务,严格落实3500余家企业、121个行业协会商会挂钩走访责任,先后排查走访企业9000余家(次),化解矛盾风险870处。同时,加强警企共建、联勤联动,出台助企纾困16项措施和19条工作要点,精准回应企业发展需求。
多线便企服务,当好亲商“贴心人”
“没想到派出所的‘综合窗口’这么方便,身份证、护照、车驾管等业务都能办,真是省时省力!”刚在淮安市公安局福地路派出所“综合窗口”办理完相关业务的王女士感慨地说。
淮安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将分散在治安、交警、出入境等警种部门的77项业务,划转集中到公安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并在市、县(区)两级政务中心及全市派出所设立公安“综合窗口”,企业群众“一窗通办”所有公安业务,办事时间平均缩短一半。目前,“综合窗口”已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7.5万余件。
淮安公安机关还依托“淮安公安微警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事项进驻,提供10类86项业务在线办理;持续开发高频便民利企服务功能,积极联合人社、银行等部门单位开展数据共享、集成通办,更广领域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几件事一起办”;开通多功能警务便民服务“直通车”,实现车驾管、户政、出入境等163项业务车上可办、46项业务一站办结,目前已为36家企业单位和7300余名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多方助困解忧,当好惠商“及时雨”
“对外地来淮车辆因不熟悉路况误闯禁区的,或商超配送货车临时装卸货物不影响道路通行的,一律只教育、不处罚……”今年“五一”假期,淮安公安交警部门积极推行“六个一律”服务举措,全面保障广大旅客安全快捷出行,助力全市旅游经济发展。
淮安公安机关推出管理新举措,全面实行货车通行证电子化,通过淮安公安“微警务”“交管12123”App等平台,网发货车电子通行证1.8万余张;全面保障企业贸易、民生物资运输通畅,对交通事故依法适用快处程序或缩短一般程序办理时限,轻微交通违法以教育警告为主。
通过实施护航发展“满意”工程,淮安公安机关全力打造更具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优质营商“软环境”。设立人才服务“一站式”专窗,全方位护航创新发展;加强惠企保障服务,工单化受理落实企业诉求;规范涉企执法办案,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开设涉企接警止付专线,为企业止付冻结涉诈骗资金21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