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聚焦政府最担心的安全监管,师生、家长最关心的校外安全、最操心的心理健康等问题,迭代校园共治数字化变革,凝聚多方力量,配套多跨机制,为打造高水平护校安园提供了治理样板。
科技赋能,深化“智慧守护”
“每天接孩子的时候,我就看到学校门口有警察在巡逻护校,这让孩子们的安全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这让我很放心。”一位学生的家长对此连连称赞。
“学校门口的交通曾是我们心头最大的一块心病,自从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有交警来帮助疏导交通,实时监控上下学期间交通状况。看着孩子安安全全、开开心心上学,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最大的心理安慰。”舟山第一小学教导主任说。
为确保校园安全,新城公安分局持续推进公安“精准预警管理平台”和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衔接,实现信息“网上互通”,联网报警、紧急救援一体化。
升级“校内AI融合超脑”,全量接入校内监控,实现校园内部学生行为管理分析,捕捉学生的实时动态数据,结合学生请销假等制度,累计通报家长未到校学生26人次,迅速锁定3名身体不适学生位置,处置学生纠纷苗头5起。
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放假后,孩子失去学校的监管,家长很多时候又没时间看管,他们在校外的社会交往难以掌握,新城公安分局依靠“校园精准预警管控平台”,结合学校或家长请求,对部分学生校外活动进行分析预判,协助做好预警劝返帮教工作,达到圈层预警、精准管理,织密安防网。今年以来,“校园精准预警管控平台”共推送有效信息200余条,提供线索60余条,快反处置涉校风险26起。
整合资源,实现“牵手守护”
9月1日上午,舟山一学校的礼堂内气氛热烈,千岛派出所民警黄舟斌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师生们送上秋季开学第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
授课活动中,黄舟斌敏锐地注意到有一名学生,一直低着头,不跟同学交流,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环节。课后,黄舟斌主动与该同学交流,得知当天是这位同学的生日,但与家人发生了矛盾,见这位同学神情紧张,说话吞吞吐吐,黄舟斌与班主任交流了这个情况。几天后,学校通过联系社区了解到该学生家庭在暑期发生了变故,孩子正处于焦虑和不安中。得知这一情况,学校立即启动“警校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目前,该学生已学会了合理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习上也不再受干扰。
针对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新城辖区涉学生警情案件情况,新城公安分局设定“群众工作经历、中级执法资格以上”等硬标准,择优配强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民警,并邀请团委、精卫、妇联等单位人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法律知识、沟通技巧等专项培训,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能力,并以校园综治警务室和学校“青春守护驿站”为平台,分类聚焦“校内、校外”两个场景,由学校牵头组建“学校+公安+医院+家庭+社区+其他”的“6+X”的“牵手关爱”小组,完善“教育学校主体、公安指导主抓、职能部门联动”的帮扶格局,成立护安队、护学队等,助力学生教育引导,妥善解决制约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
多方联动,精准“关爱守护”
今年以来,新城公安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多、走失警情多、帮扶干预难”等难题,会同学校、医院,通过入校心理筛查、就医记录比对、原就读学校走访、上门家访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信息,并根据他们的问题类型、现实表现、严重程度,落实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动态升降机制。
以建档信息为依据,细化普通心理问题、较重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及疾病三类情形,将心理危机学生分为三类,分别制定心理帮扶干预方案。按照“一人一方案”要求,每学期开展综合评估,汇总家长、班主任、辖区民警、心理委员、心理教师意见,实行“降级”和“升级”动态调整。目前,已有9名心理危机学生实现降级、退出。
同时,新城公安分局还开通了法治和心理服务热线,随时接受学校、家长、学生的在线咨询。并对接舟山市二院人民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切实做到因人制宜,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