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年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6000人次。近年来,芷江县公安局依托“情指行”机制,推行“三个一体化”,强化旅游警务,全县景区刑事和行政案件“零发生”。
功能集成──推动资源配置一体化
2022年3月,芷江县公安局根据旅游警务的特点,从治安、派出所、巡特警等部门抽调12名民警组建旅游警卫警察大队,发挥不同成员的专业特长,提升队伍综合处置能力。同时,以原指挥中心为依托,建立“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指挥中心,实行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随时调度警力处置服务旅游警务在内的各类警情。
芷江旅游警卫警察大队汇聚多方力量,联合工商、市场监管、规划、环保、文旅等职能部门统一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涉旅行业的强买强卖、非法经营、价格欺诈等破坏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领域内违规建设、破坏环境等违法犯罪案件;将景区200余名保安人员与执勤点警力统一编组,开展日常巡逻、秩序维护、服务游客等工作。
芷江县公安局按照“派出所主防,警种主战”的思路,将景点所在派出所纳入景区安防体系,明确专人负责维护景区治安、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在游客集中的景区设置专门警务室和快警点,把巡特警大队与旅游警卫警察大队混合编组,负责景区应急处突、违法犯罪打击等工作。同时,按照重大敏感警情“三同步”处置要求,将旅游警务融入110接处警业务流程,形成以专业处置为主、多警种协同支援的合成化处警机制。
夯实基础──推动警情处置一体化
芷江县公安局打破警种壁垒,将景区所在的派出所建成旅游风险隐患感知“前哨”,通过日常走访摸排等途径收集情报上报指挥中心,在景区及主要旅游公路沿线设置视频设备160余个,通过全警采集、部门共享等多种方式形成“信息池”,实现各种警务信息更加灵通。
芷江县公安局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边界”,同医疗、社会救援、应急管理等单位联动,结合实时监控与“350M数字集成对讲设备”,一分钟内将警情反馈给景区一线民警,警情接收、指挥调度、视频侦查、情报研判全程同频联动,从警情处置、规范执法、应急救助等方面给予一线警力全链条的专业支撑。今年以来,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研判推送涉旅游的警情和求助信息70余条,实现了警情处置高效率。今年2月,游客陈女士的手机在一景点被盗,接警后指派旅游警卫警察大队与辖区派出所在指挥中心的支持下,仅用2小时将犯罪嫌疑人彭某抓获,并查获归还了陈女士的手机。
芷江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与“12345”便民热线建立警情推送分流机制,按照“工单警情双向流转、受理反馈闭环运行、流转事项跟踪督办”的工作原则,推进双方工单互派、警情流转,通过交流会商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非警务警情回流的问题,畅通了涉旅游非警务警情流转渠道。今年以来,共分流涉及旅客、景区的非警务警情146起,使景区一线民警的工作重点回归到主责主业。
重构机制──推动应急联动一体化
芷江旅游警卫警察大队构建旅游秩序维护机制,依托与机场、高铁的路地联勤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机场、铁路、车站等重点区域安防水平;针对高峰时段、客流聚集地、热门景点,加强实时排查、跟踪研判、疏导分流和秩序维护,保障了旅游秩序安全有序。会同旅游、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对“黑车”“黑导”“市霸”“行霸”、欺客宰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的综合治理,固化长效机制。去年以来,共开展路地联合安防演练4次,多部门联合清查整治5次,有效净化了芷江的旅游环境。
芷江县公安局通过县道安委平台整合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构建旅游安全监管机制,加快景区及周边道路的整修提质,严格审核旅游客运线路安全开行条件;完善节假日、特殊重点时段三级交通勤务,强化“景区驻点、周边巡线、外围控流”的圈层交通安全管理联动,动态调整交通组织和管控措施,做到了景区景点及周边道路畅通有序。去年以来,共排查整治旅游线路安全隐患300余处,整治重点车辆200余台。
芷江县公安局旅游警卫警察大队建立旅游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突预案,针对旅游客流车流高峰、接待饱和过载、景区漫水垮塌等不同情况,会同旅游主管部门和景区单位,按照“一景区一方案、一线路一预案”,逐一细化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会同文旅、应急、气象、卫计、水利、交通等部门,建立完善部门联合、区域联勤、跨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信息互通、安保互帮、应急互援的工作合力。近年来,共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演练4次,业务培训6次,提升了旅游警察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今年春节,游客张先生在游览过程中突发疾病晕倒,执勤民警接到求助警情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疏导游客,开展现场救治,同时联系120急救车,10分钟后患者就被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