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四川雅安层峦叠翠。迎着晨光出发,踏着落日余晖返回,汉源县公安局九襄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尧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把办好的身份证、居住证及反诈宣传资料送到大山深处的群众手中,是九襄派出所民警辅警的日常工作之一。
以九襄派出所推行的“背包警务”为代表,四川公安基层之治已在蜀地落地生根。近年来,四川公安纵深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性重塑、系统性变革,努力打造平安四川建设升级版。四川公安建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警务作战单元,建立与基层社会治理相适应的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和勤务模式,全面构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大格局,形成了维护稳定和社会治理的坚固基座。
善抓重中之重,优化基层“组织设置”
公安之治,首在基层。新时代公安派出所怎么建?公安派出所多、小、弱的短板如何补?四川公安重在明责、减负、增效。
四川省公安厅硬核推动派出所机构设置和力量布局优化,积极实施新型城乡社区警务战略,警务网格与社会综治网格实现深度融合,派出所工作迎来大变局。
在城镇社区,有四川公安匠心打造的派出所“旗舰店”。不久前,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分局猛追湾派出所与建设路、桃蹊路派出所“三所合一”,全所民警数量增至60人。虽然辖区面积大了、管辖人口多了,但通过建立“一室两队”勤务模式,派出所应对警情的效率更高了、社区治理能力更强了,可防性案件下降31%。
在山乡牧野,有四川公安专注推行的“大所带小所”模式。各地公安机关在重点乡镇和中心场镇设置中心派出所,将撤并的派出所改设为警务室,确保阵地不丢、管控不弱、服务不减。
就拿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社区警务室推行的“7×24小时”值守制来说,村民易奉华连连称赞:“去年年底,孩子赌气离家出走,我凌晨一点跑到警务室,民警马上查监控、组织村干部找,很快找回了孩子。”易奉华说:“深夜警务室灯亮着,怎能不让人踏实?”
一组数据印证巨变——截至今年8月,全省运行派出所数量减少48%,民警数量由平均每所6人增加至11人,20人以上派出所数量大幅度增加。
善解难中之难,扎牢根基警力下沉
最近,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分局资溪派出所民警尹祎忙着帮助社区干部上门宣传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经年累月“沉”在社区,尹祎“刷脸”就能敲开群众的家门和心门。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四川省公安厅党委启动派出所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战,按照“一年高强度抓突破、两年高标准再完善、三年高质量上台阶”目标,真正让警力下沉基层一线。
向机关要警力。四川省公安厅连续三年开展“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全省八分之一警力、1万名机关民警向基层所队、社区一线前置,全省社区民警辅警数量较活动开展前增加49%。
向机制要警力。全省超过60%的社区民警进入社区(村)“两委”班子,与社区(村)干部工作责任捆绑。研发“四川e治采”微信小程序,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6.5万余条。
向管理要警力。四川公安建立完善社区警务工作质效一网评价体系,对社区(驻村)民警、辅警工作质效分类进行实时量化统计监督,杜绝了警务室“空巢”、社区民警“空挂”、社区警务“空转”现象。
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田显俊教授对此评价:“这一系列务实的做法,让四川公安基层警力大幅充实、工作效能空前提升,机关、基层共建共治、破解难题效应逐步凸显。”
善攻坚中之坚,夯实基础转型升级
“网约房智慧管理系统从去年12月运行至今,我们锁定了近50名网上在逃人员……”说起在胜利社区东二小区推行的网约房智慧管理系统,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分局保和派出所社区民警易功志一脸自豪。网约房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小区内900余套网约房、552户经营住户的精准管理,社区安全了,各类矛盾纠纷迎刃而解。
近年来,四川公安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更加精准感知“风从哪里来、险从何处生”,更加明确“防用哪几手、控出什么招”。
各地公安机关建立重大风险隐患信息推送、分流处置、结果反馈机制,并对派出所、社区采集录入的矛盾纠纷警情综合分析研判。通过实施智慧基础警务精准滴灌工程,将大数据模型生成的各类信息产品不断精准推送到属地公安机关、基层派出所,由基层落地核查、适时反馈。绵阳市涪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世成深有感触地说:“智慧警务模式贯穿派出所工作全过程,我们实现了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型升级。”
警务工作转型升级,带动了管理考核机制的迭代更新。四川公安建立的派出所工作绩效“一网考”管理体系对接各大公安业务平台,评价结果实时展示。其中基础工作考核权重达80%,年终考核成绩更是评定命名和立功受奖的“硬杠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