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公安机关紧盯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警务改革创新实践,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禁毒“大扫除”及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实现大幅提升。
以人为本,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黔西南公安以服务质量水平的攀升换取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全面实行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建设自助车管所、开展送考下乡、送证上门……
余先生的父亲十几年前从云南来到贵州兴义,未办理二代身份证。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民警多方走访、调查取证、查阅档案资料后,为余老先生解决了户口和身份证难题。恢复了户口,拿到户口簿的余先生连连称赞:“这件事情处理好了,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下了!”
一张身份证,还可以在黔西南州各地公安派出所“24小时自助服务站”办理,以及其他20多项办证服务。2021年,全州11个自助车管所全部建成,自助体检+拍照、驾驶证业务、机动车业务等3大类12小项交管业务实现“云”上办,24小时服务不打烊,窗口减负、群众满意,成为黔西南公安交管“金名片”。
“线上数据融通,线下便捷服务。”黔西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副所长陈洁介绍,原来“排队长”“材料多”“审批慢”以及群众来回跑、多次跑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户口迁移不难了,车检烦心事少了,驾考更加方便了……”老百姓的这些切身感受实实在在。
精准发力,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黔西南州公安局全面调研、精准发力、统筹推进、高效落实“中心派出所”改革实践——
探索实施对人口少、治安好和发案较少的农村派出所,将相邻派出所警力优化整合,以“中心派出所”机制运行,将基层派出所打造成了综合性战斗实体。
“以前,大家单打独斗,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断层。现在,我们中心派出所握指成拳,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效率倍增。”兴仁市公安局百德中心派出所对该项警务改革成效充分认可。
与中心派出所改革同步强化的是城区“夜间警务”,派出所民警+交警+特(巡)警“三警合力”壮大“城区所”,让社会治治安防控更有保障,晴隆县公安局莲城派出所就是之一。晴隆县东北社区某炭烤店、足疗店负责人陈先生说:“现在真的大不一样了,特别是今年夏天以来,几乎看不到打架斗殴的了,我们做生意也更踏实。”
此外,兴义市公安局丰都派出所、特(巡)警大队、交警大队与辖区企业安保力量联动维护辖区夜间秩序,他们把辖区内夜间消费区按照人员流动量和活跃时间段划分三个治安等级,重点区域屯警预防、治安热点巡逻见警、关注区域警灯闪烁,“夜间警务”与派出所“7×24”警务呼应联动,同步适时将数据同步传输至警务室、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公安局指挥中心,有效提高了派出所对辖区夜间治安形势的巡防管控能力。
不仅内外联动,广大群众也成为治安共治的强大力量。以场所警务为抓手,将商铺负责人、场所保安、治安积极分子、警务助理等分散的安防力量全面整合,打造形成“平安联盟”,依托“公安+”多元共治微警务群畅通即时通讯渠道,实现第一时间推送预警性信息、即时开展指挥调度。
综合施策,让群众有更多安全感
“蟠桃街道发生一起家庭纠纷,请处警组立即前往现场处置。”接到指令后巡逻民警第一时间前往处置。途中,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即时推送相关信息,为民警到场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撑。
快速研判,高效处警,是黔西南公安打造“110快反队”的实践初衷,也是为构筑总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坚实支点。“110快反队”以街面警务站为依托,24小时屯警街面,对重大警情和突发情况就近处置,全面强化了网格化治理。
兴义市公安局在城区组建了8支“110快反队”,依托3个街面警务站,有效破解以往城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街面见警率低、管事率低、与现行违法犯罪碰撞率低以及应急反应迟缓等突出问题,实现了警情就近快速处置。
贞丰公安设立珉谷派出所珉城警务站,通过“1+3+N”警务模式,组建一支由1名分管所领导、3名民警、54名110快反队辅警组成的队伍,实现警务前移、扁平指挥、快速反应。
义龙公安因地制宜,构建了“138+N”快反模式,组建3支片区快反中队、8支派出所快反小分队、95支村级快反队,实现服务群众,再快一秒!
晴隆县公安局选派特(巡)警和交警合并到城区派出所,将原有的三个警种整合为一个行动小组,共同开展辖区内治安、交通警情,统一接受派出所指令,弱化了中间环节,让警情指令一派到底。
全方位、深层次推进警务改革,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出现了发案下降,破案、办结上升的良性局面。
“自己开了一家烧烤摊,以前深夜打烊以后,都不太敢抄小路回家,现在随时都可以看到警察和警车,一个人走回家也不会害怕了。”家住贞丰县的赵女士说。
今年以来,全州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9.2%,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41.2%,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呈下降趋势,治安案件办结率同比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