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伟,你快醒来看看吧,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我们破获了一起特大制毒案……”
然而,无论战友如何呼唤,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甘科伟却再也没有醒来。
甘科伟的桌面。
连续奋战,他倒在岗位上
2016年10月底,南宁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获知有人在南宁设厂制毒,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案件上报后,被公安部列为毒品目标案件。
经过侦查和研判,专案组查找到了制毒窝点,并初步掌握了该团伙的基本情况。2016年12月28日,禁毒支队接到公安部通报,外省某地警方查获一车麻黄素,来源地是南宁。
这车麻黄素是否与案件有关?禁毒支队立即派出调查小组前往核实,专门负责案件研判工作的情报大队民警甘科伟一同前往。
甘科伟生前工作照。
一路辗转奔波,调查小组当天晚上8时许抵达目的地,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研判工作,连续十几个小时,他们抽丝剥茧,终于发现这起案件与南宁制毒案件有重大关联。
12月29日中午,甘科伟开始感到头痛;18时许,他头痛再次发作,但他吃了点药又继续工作。12月30日晚,调查组刚回到南宁吴圩机场,甘科伟开始头痛、呕吐,随后出现昏迷。同事把他紧急送往医院,最终他被确诊为水泡样脑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
2017年1月2日,在公安部禁毒局的统一指挥下,南宁市公安局根据甘科伟研判的成果,分别对南宁市良庆区的两个制毒窝点及嫌疑人的落脚点展开收网行动,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查获毒品成品2.15吨、半成品毒品约3.8吨、制毒原料10吨。
甘科伟在检查物证。
通过自学成为信息研判专家
受当警察的伯父和堂哥的影响,甘科伟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警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毅然报读了公安院校,并于2003年10月成为南宁市公安局的民警。
甘科伟曾说:“我这辈子就是为公安而生的。”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努力学习,善于思考。2009年成为禁毒民警以来,面对通信工具越来越先进、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越来越智能的形势,他开始潜心研究公安信息化技术,短短几年间就成长为南宁市公安局数一数二的破案能手。
甘科伟在搜集证据。
甘科伟没有系统学过信息和计算机运用技术,是如何成为禁毒情报研判专家的呢?
禁毒支队法制大队教导员廖源说,甘科伟靠的是对职业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于情报研判技术,他纯粹是凭着个人兴趣,通过自学获得的。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从细微之处查找案件线索,在蛛丝马迹中让案件峰回路转。
一次,他和战友根据掌握的情报,到市区西南面远郊的高速公路出口设伏,拦截一名从边境携带毒品的毒贩。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过了预计的时间,毒贩迟迟没有出现。这时,甘科伟建议转移到市区东北面近郊的二级公路收费站拦截。果然,民警刚赶到收费站,毒贩就出现了。大家都佩服甘科伟料事如神,其实他事先已做足了功课,知道毒贩如果没有出现,肯定是半路改走二级公路绕道了。
一心只想抓毒贩
作为一名禁毒民警,追车枪战、遭遇恐吓……影视剧中这些惊险刺激的场景,甘科伟都经历过。
甘科伟(左一)在清理毒品。
2013年8月,甘科伟和同事在南宁市某海鲜市场跟踪一名毒贩。毒贩交易后迅速驾车逃离,当行驶到十字路口等绿灯时,民警用车前后夹击,堵住毒贩的去路。甘科伟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想从车窗处伸手拔掉车钥匙。没料到,毒贩车辆左侧道路中间的隔离带有一个缺口。慌不择路的毒贩猛踩油门、左打方向盘,冲到了对向行车道拼命逃窜。
甘科伟抓住方向盘不放,被拖出十几米后,最终由于车速太快被迫松手。他翻滚着倒在地上,车轮从脑袋旁“唰”地一下开过去,差几厘米就压中他的脑袋。战友们被这个场面惊出一身冷汗,甘科伟却说当时一心只想抓住毒贩。
甘科伟对查获的毒品进行称量(右)。
在甘科伟多年的破案经历中,让队友印象最深刻的是破获白某持枪贩毒案。
白某一度是南宁市最大的毒枭。为尽快打掉白某贩毒团伙,甘科伟主动请缨,要求对白某贩毒团伙开展重点侦查工作。白某团伙持有枪支,抓捕时,南宁市公安局特地调集特警支队配合行动。最了解案情的甘科伟主动要求作为冲锋力量与特警一起行动。
甘科伟刚冲到贩毒团伙藏身处,团伙成员“阿猛”就突然向另一个房间跑。甘科伟立即冲上去将他扑倒并控制住。后来得知,“阿猛”是想拿枪……
人们常说,普通人看不见黑暗,是因为勇士把黑暗挡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我们的岁月静好,只因为有甘科伟这样的英雄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