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我兴冲冲地背着行李来到小镇派出所,开始了从警生涯。206国道穿过这个偏远的小镇,车辆来往穿梭的呼啸声整日盈耳。值班、出警、侦查、调解……生活忙碌琐碎,日子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人民公安报》。
学习典型经验,让我的工作事半功倍;浏览警务新闻,令偏居一隅的我大开眼界,《人民公安报》带我领略不一样的警营生活。于是,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人民公安报》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从警之路。
2007年,我调往看守所,成为一名监管民警。高墙之上是湛蓝的天空,每天的工作平静又单调,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干些什么。一天,我在阅读《人民公安报》时,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我要记录下自己的警营生活。我拿起笔,一点一点写自己最熟悉的工作与生活,写我蹩脚的厨艺,写我温馨的家事,写苦乐参半的监管工作。2012年3月16日,我打开报纸网络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了墨黑的印刷体,我的稿件《当了回家庭“主夫”》被剑兰周刊采用,还登上了头条位置。
后来,我换岗到局办公室,从事宣传工作。从此,《人民公安报》在手中、桌上、枕边,与我形影不离。研究报纸不同的版面风格,拿着纸笔随警作战,反复采访深挖,写稿、改稿、投稿,成了我的工作日常。我采访民警,收集事例,马不停蹄伏案写稿,将稿件一一投往《人民公安报》。付出终有回报。反映民警做好事的稿件《我被一老太太“告”了》、解读局长开门评警的稿件《听得建议,取得成效》等陆续在报纸刊出,取得良好反响,使我信心倍增。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18年来,得益于《人民公安报》的陪伴和激励,我多次获得省、市、县宣传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征途漫漫,唯有相伴,《人民公安报》就是我从警生涯中的那一束光,给我温暖,引我前行。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