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东巴凤”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凤山县公安局民警在平乐瑶族乡兰包村回访脱贫户。(资料图片) “东巴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三县的简称。这里曾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是当年邓小平同志领导建立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走进“东巴凤”,当年炮火纷飞的战场已经变成果实累累的种植场,铁褐色的石山变成了披翠含丹的青山,公路路网和互联网延伸到了每个村屯、每户家庭……革命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老区新貌的背后,离不开公安机关努力奋斗的身影。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日,记者来到凤山县平乐瑶族乡兰包村时,凤山县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员梁华永、方煜钧正在村民王丰官的家中回访。去年,王丰官的孙女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全家面临返贫的危险,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正在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兰包村位于石山地区,2600名村民中瑶族群众占了72%。村党支部书记黄德安告诉记者,2015年以前,全村半数的家庭还住着茅草房。2016年,凤山县公安局联系帮扶兰包村后,首先解决了全村的交通、供电、人畜饮水、网络等基础设施问题,然后将全村230户贫困户逐一落实帮扶责任人,按照“八有一超”的标准开展精准帮扶。2020年,兰包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昔日茅草房上全部建起了新楼房。 兰包村的变化是“东巴凤”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由于三县处于桂西北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当地群众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三县公安机关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积极选派优秀民警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动员全警参与脱贫攻坚。广大公安民警把贫困户当成亲人,竭尽全力,因户施策帮他们开方子拔穷根、找路子上项目、筹票子建产业,带领他们走出贫困的泥潭,开启了新生活。 2020年底,“东巴凤”三县成功脱贫摘帽后,公安机关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为了给老区人民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安机关积极创新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和对社会治安的管控水平。 在东兰县,公安机关采取分片管理的办法,将全县14个乡镇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内的派出所建立一个联合党支部,以党建来带动警务协作,同时在每个片区的中心派出所组建“两队一室”,各派出所联勤联动,协同处置。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38.6%,其中盗窃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分别下降68%和56%。 为了促进智慧警务建设,三县公安局积极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集中建设天网工程并向农村延伸,同时,提高信息研判、治安防控、应急处置效能。去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共打掉电诈团伙3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5名,冻结涉案资金近8000万元,为群众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3.95%,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39%。凤山县连续8年没有“两抢”和扒窃案件发生,去年以来,全县50%的村屯无警情、无案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新高。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东巴凤”地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地,红色遗址随处可见。在百色起义烈士名录中,近80%的英烈来自“东巴凤”。公安机关利用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对民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广大民警守护好先烈们浴血奋战换来的这片红土地,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去年8月的一天,东兰县武篆镇拉乐村的一位阿婆新编的鸡笼不见了,于是到派出所求助。民警热情接待了阿婆,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鸡笼是被几名少年拿到河里捞鱼了。民警追到河边,帮老人把鸡笼拿了回来。 对于群众的求助,是案件的认真办,不是案件的也要热情办,琐事当成要事办,这已成为当地民警的共识。 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东巴凤”一些山区群众缺乏户口登记意识,很多小孩出生后没有及时登记户口,影响了日后的上学、就业和生活。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公安机关开展全面的排查摸底,民警进村入户收集户籍登记的证据材料,逐一帮助登记,为群众解决了困难。 在脱贫攻坚战中,公安机关还发现,近年来当地农村驾驶人和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对此,公安交警部门在完善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广泛开展服务进乡村活动,并走村串户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山高路险的凤山县道路交通管理4项指标连年下降,2019年,全县67%的村屯没有发生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