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  江苏  > 正文

沿河派出所:加强防电诈宣传 守护群众“钱袋子”

2021年10月08日 20:52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朱琳   
中国警察网 · 朱琳  |  2021-10-08 20:52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公安局沿河派出所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紧抓“基层治理”这个关键,依托党委政府支持,民警辅警齐心配合,将反诈宣传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铁脚板”走出反诈“硬功夫”

  “我今天还接到了这样的电话,说我购物中奖,要拿奖品先要支付一笔运费。”见到社区民警彭程和“水乡平安服务队”队员到家门口进行宣传反诈,辖区群众王女士赶紧上前问民警。“这就是典型的电信诈骗,可千万不要上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核实清楚,要不然您就直接给我打电话,我来帮您核实。”看到王女士焦急的样子,民警说。“多亏了你多次上门宣传,让我心里有了一丝疑惑,否则我早就把钱转过去了。”

  据了解,沿河派出所在各村居以村组干部、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基础,成立了16支5至10人的“水乡平安服务队”,由社区民警指导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当前,他们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百万警进千万家”等活动,将反诈知识宣传到了每家每户,形成了联防联控、共创平安的生动局面。据了解,截至目前,宣传覆盖辖区1.06万户居民,入户宣传率已达93%。

  “我们是哪里人多哪里去,哪方面突出哪里去。”沿河派出所所长马云介绍,利用乡镇赶集日、节假日等人员密集、流动人口多的时机开展社会面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印有反诈知识的小扇子;针对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女性居民等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传防范工作,今年以来已组织“进企业、进村居”等各项宣传活动18场次。

  “婆婆嘴”叨出反诈“硬实力”

  自强村的王大爷是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也没有智能手机。水乡平安服务队的王爱炳隔三差五就上门看望老人并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时时事事“唠叨”让王大爷倍感温暖。

  事实上,这样的“唠叨”如今已成为常态。“王会计,最近冒充领导诈骗警情高发,注意防范啊!”“陆书记,最近刷单诈骗又有新动向,我们通过村里大喇叭再喊喊,给大家思想再上上紧。”沿河派出所民警不仅依托宣传单、展板、电子屏等传统宣传形式,还采取小喇叭、小广播、流动车等“土”办法,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讲解防骗防诈知识。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大都宅在家里,电诈案呈高发态势。不方便入户,我们就启动‘网上敲门’工程,就是打电话,拎着耳朵说。”马云说,去年4月份,镇区发生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后,他们痛定思痛,立即挨家挨户打电话,硬生生地把案件压降了下来。

  通过这种“婆婆嘴”式宣传,反复讲解,沿河派出所让老百姓都了解电信诈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水平普遍提升。

  “防护网”支撑反诈“硬底气”

  “近日,冒充党委书记、镇长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诈骗高发,多数以添加微信形式。千万不要转账汇钱,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咨询民警……”8月23日一大早,派出所民警戴坤将一条电诈预警信息发送到居民微信群里。

  戴坤说,他有8个微信群联系群众,每天推送预警信息,是工作内容的一项,“不要小看这些微信群,目前我们派出所组建的18个微信群,覆盖了辖区100%的个体商铺、91%的居民,我们管它叫‘网上警务室’,它是我们特殊的眼睛。”

  在沿河镇,“网”的功能很强大,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网上警务室”是线上,“网格”便是线下。

  在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示意图上,明确写着每名民警负责的网格:彭程负责1798户6229人,张海升负责3935户8348人……这些民警的下一层网格便是网格长,每个网格长对应着相应的村户号,做到了居民管理无缝对接。

  “负责我们的片警将消息发到我们的微信群里,我们负责转发到网格群里。最近大家都在忙着注册‘盐之无诈’小程序,哪户注册,哪户没注册,我们心里都有数。”蒿仑村网格长说,目前他所负责的住户除了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外,其他居民都注册了“盐之无诈”小程序(盐城警方研发的一款反诈程序),进入了另一道“安全网”中。

  今年4月10日,社区民警张海升接到“盐之无诈”小程序预警指令,辖区群众陈女士疑似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数次拨打陈女士电话无法接通后,张海升立即驱车,10分钟赶到了陈女士家中,成功阻止了这个诈骗,预防陈女士18万元损失。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了解,今年以来,沿河派出所组织群众安装“盐之无诈”小程序2.1万余人次,共开展反诈劝阻工作600余人次,上门精准劝阻67人次,成功劝阻7起,劝阻金额100余万元。



责任编辑:刘哲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