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创新推广“金钟罩” 构筑反诈“防火墙”


“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参与诈骗、洗钱,现在请你配合调查。”诈骗分子通过准确报出受害人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轮番上阵恐吓、威胁,要求受害人将自己的资产转入所谓“安全账户”,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在辖区内拦截电信诈骗预警信息,通过警方干预,成功劝阻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的陈女士,为其避免损失6万元。 “善意”与恐吓并驾,威逼利诱险转账 1月27日中午,北仑分局新碶派出所接到反诈“金钟罩”后台提醒称:您所管辖区域内有群众有疑似被诈骗的风险,请及时受理并进行劝阻。预警类型:仿冒公检法诈骗。 接到指令后,新碶派出所民警张雪军第一时间联系该群众,而此时陈女士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 一场时速的拉锯赛就此展开…… 一方面张雪军让所里其他同志继续联系陈女士,一方面找到了陈女士所在的公司。此时本应在车间上班的陈女士却躲在员工宿舍正准备转账。 “他们说我参加了洗钱,必须将账户里6万元的存款转到一个安全账户。”陈女士告诉民警。中午,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外省公安局的“王警官”,知道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等信息,还说她涉嫌一起洗黑钱的案件。 电话中的“王警官”利用“冻结银行卡“、“手机号码停机处理”、“ 勒令到指定地区接受调查”等借口恐吓陈女士,并称检察院已经开具了逮捕令。 在陈女士苦苦哀求后,对方终于相信陈女士没有参与违法犯罪的事情,并愿意帮她把信息调查清楚。对方提供了一个“工作”QQ,并告诉陈女士要对她的银行卡做一个资金清查,得先把卡内所有的资金转入到提供的“安全账户”内。 期间,“王警官”提醒过陈女士,一定要好好配合调查,打电话的过程中已经在做笔录了,千万不能挂掉电话。致使新碶派出所在截获此预警信息后,陈女士的电话一直处于忙线中,无法接通。 创新推广“金钟罩”,构筑反诈“防火墙” 面对日益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去年12月底开始,北仑分局在辖区内创新推广“金钟罩”构筑反诈“防火墙”,推出了集宣传、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微信小程序——反诈“金钟罩”。 通过填写所属社区、绑定手机号后完成注册,系统自动上传相关信息,后台24小时不间断开始数据滚动清洗、碰撞和对比工作。对点击诈骗链接、接通诈骗电话、下载诈骗软件等可能存在诈骗风险的行为,通过“机器过滤+人工研判”等方式快速识别,从而发出预警信息。而在面对面推广注册“金钟罩”的过程中,第一波的反诈小常识已贯通其中。 随着应用的需要,小程序内又设置了“添加家人”个人定制模块,当家庭成员接收诈骗电话时,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定点推送、短信定点劝阻等方式提醒当事人及家庭成员,有效解决因诈骗通话占线而无法联系的问题,从源头挤压网络诈骗生存空间。 北仑公安联合企事业单位、社区团体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全区10个街道全面推广反诈“金钟罩”,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动注册18.33万人。累计预警电信诈骗短信和电话847条。自反诈“金钟罩”运行以来,新型网络诈骗案件案发率下降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