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期,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在公安队伍教育整顿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更好地服务群众,密切警民关系,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警企微信群架起警民“连心桥” “各小区物业请注意:目前电诈案件有反弹势头,请你们尽快到所里来领取防电诈宣传单,给广大业主做好反电诈宣传!”4月26日,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希夷派出所在微信群发出通知,群内各小区物业负责人纷纷响应。 为更好维护辖区治安,拉近警民关系,提高办事效率,2020年希夷派出所创新工作模式,先后建立了微信“XY小区物业群”“XY宾馆酒吧群”等“警企微信群”,充分发挥微信群覆盖广、传播快、效果佳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微信群里,群众咨询的公安业务,都能及时得到群内民警、辅警的回应。对于群众的报警求助,民警第一时间解决,提供帮助。微信群的建立,搭起了警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自从该所建立各种警企微信群后,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辖区有什么事会第一时间发到群内,警方可以秒级响应,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问计群众,形成互动,达到群策群力,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希夷派出所所长刘畅介绍,现在辖区的警情较去年同期下降一半以上,这与警企微信群的作用密不可分。 自从建立小区物业群后,国际公馆和华府小区两个小区警情明显下降。“我对警企微信群深有体会,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和警方沟通零距离,特别便捷。”国际公馆和华府小区的物业负责人说,自从建立警企微信群后,小区的治安形势明显好转。 “民警经常在微信群里不定期发送一些预警信息、安全提示、法律常识、治安防范知识等内容,不断提高辖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有效预防侵财类案件和电信诈骗的发生。”刘畅介绍说。 截至目前,该所民警共发布治安提示、防骗常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微信内容200多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各类业务咨询、帮助服务群众300多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农村警务室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门口贴上这张纸,比贴门神都好使。咱村里的警务室,就像身边有个派出所一样,心里感觉特踏实。”4月29日,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王辛庄村村民赵彩玲指着家门旁的“警民联系提示单”说。 村民所说的“警民联系提示单”,上面印有村警姓名、电话号码、微信及警民交流群的二维码,同时还印有“打架成本核算”及防电诈的温馨提示。据悉,这是当地派出所为立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配合实施警务前移,创新推出的工作措施之一。 近年来,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不断深化农村警务室建设,把警务前移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把公安机关的服务工作做到老百姓的身边,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使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攀升。 警务室建设以讲究实效、便利群众为原则,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设置。每个警务室配备一名专职驻村辅警,其工作是在当地派出所的领导下,依托当地村党组织和村委员会展开具体的业务,主要承担信息采集、矛盾化解、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组织重点防控、开展平安创建、服务辖区群众等任务。驻村辅警全部从本村内招聘,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全镇共有12个村,164个自然村,目前已经实现了农村警务室全覆盖,每个警务室都配备了一名专职驻村辅警。同时,我们还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了164个警民服务群,各驻村辅警负责管理自己辖区的服务群,方便群众业务咨询。派出所民(辅)警还不定时在群里发布法治教育、预防电诈等警务宣传,帮助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相关便民服务信息。”古井镇派出所所长李飞虎介绍说。 “截至目前,古井镇的农村警务室已累计接待群众300多人,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为群众上门办证送证100余件。通过一系列的为民服务举措,最近两个月的警情比前期下降了约14%。”李飞虎说,他们的农村警务室还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指导帮助30余家企业进行了保安培训,提升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突能力。 “谯城区有21个乡镇241个村,人口约160余万,为进一步将‘打、防、管、控、服’工作向基层延伸,我们于2018年开始推行驻村辅警工作,目前已做到驻村辅警全覆盖,农村警务室全覆盖。” 亳州市公安局谯城分局治安民警大队治安股股长李晓璐说,驻村辅警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同时结合现行的“三长”制,分别建立微信群,以达到深入群众、预防犯罪等目的,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