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警官”到“小杨” 他是这样做的...


“小杨兼任我们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里大小事务他都参与,这几年村里治安稳定,有他的功劳。”提起“小杨”,河南省浚县西长村村支书张鸿波就忍不住翘起大拇指。 “小杨”是河南省浚县公安局卫溪派出所民警杨冠宇,自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后,一直扎根在基层。 近年来,浚县公安局积极推进“一村一警”警务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建立31个警务室,460个警务工作站,社区民警和辅警下沉村庄、社区,访民情、化矛盾、保民安,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杨冠宇就是“驻村警察”中的一员。 “体民情、解民困”助力治安管理 杨冠宇负责的西长村警务室辖区有一万多人,覆盖5个行政村,其中还包括城乡结合部类的村庄和移民村。由于风俗民情的差别,村民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刚到西长村时,杨冠宇就遇到两户村民因宅基地闹纠纷,险些酿成打架伤人事件。了解情况后,他主动上门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法律、讲打架的危害性,最终和平解决了矛盾。 “很多矛盾不能简单地靠强制手段解决,如果双方的思想工作没做通,心里还是存有不满和怨恨,容易造成矛盾升级。”杨冠宇深有体会地说,多走路、多说话、多摸底,情况摸透了,工作就好做了。 凭着进千家门访千家情的“铁脚板”,调解、普法、疏解、劝导的“婆婆嘴”,杨冠宇访透了辖区的民意民情,也把警务工作做进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 2018年,杨冠宇被任命为西长村党支部副书记,直接参与农村治安防范的组织和管理。对杨冠宇而言,民警“村官”的双重身份,意味着责任更重了。 2019年5月,西长村一对夫妻在外地务工期间遭遇电信诈骗,妻子信以为真要给骗子打钱,丈夫多次劝阻无效后向杨冠宇求助。听了介绍后,杨冠宇迅速断定这是一起诈骗案,立即打电话给女方,耐心地帮她分析案情、讲解类似上当受骗的案例,两个小时的耐心劝解,让夫妻俩避免了经济损失。 在工作中,杨冠宇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诉求,及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不断提高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和化解群众矛盾的水平。 “敢创新、善总结”助推平安建设 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结合让杨冠宇的工作更加高效。在工作中,杨冠宇总结了一套“五小五大工作法”。 “一个小院推动大气氛”。结合西长村实际搭建一个法制小院,利用警民座谈会、节假日等时机不定期组织村民、学生到法制小院进行普法宣传和案例讲解,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懂法守法的水平。 “一个小直播推动大互动”。在警务室安装网络,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减少群众办事流程和时间,同时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普法宣传、警情播报等,增强警民互动频率,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一个小茶室推动大融洽”。在警务室专门布置一个茶台文化心理疏导室,在品茶交谈中舒缓矛盾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矛盾双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自建成小茶室以来,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 “一个小监控推动大覆盖”。以西长村为中心,搭建一个视频监控平台,覆盖西长村所有主要街道,逐步在各村主要街道安装监控摄像头,全面实现网络视频监控立体化,达到一村一网一通。 “一个小巡逻队推动大联动”。在各村建立“社区先锋巡逻队”和“社区先锋警调联动小组”,开展党员义务巡逻和调解矛盾纠纷等群防群治工作,营造建设平安社区的良好氛围。 “五小五大工作法”在治安防控工作中,见到了实效,村民对杨冠宇的信任度也大大的提升。这些年,村民们对他的称呼,也从最初的“杨警官”变成了现在的“小杨”。在杨冠宇看来,称呼上的改变,也是村民们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迎难上、办实事”守卫群众利益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本应在家休息的杨冠宇,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告别了妻子和未满月的孩子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西长村警务室管辖的5个行政村,人口密集,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杨冠宇连着几个星期都扎在警务室里,不分昼夜地与各村卡点值守人员奋战在防控一线。在疫情最严重时期,辖区未发生感染病例,未出现因疫情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是杨冠宇的工作态度,积极帮忙群众解决困难是杨冠宇的工作指南。在他眼里,群众的问题就算再难,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全力以赴。 不久前,在“情暖百姓大走访”活动中,杨冠宇从一条不起眼的线索入手,前后跑遍了周边两县的十几个村庄,帮助一位耄耋老人找到失联近80年的至亲。 寻亲者王某华是安徽芜湖人,1945年,其外公在安徽固镇县走失,王某华的母亲寻找了整整76年,如今已过八旬的她终于圆梦,老人潸然泪下,“没想到有生之年,我还能再见到骨肉至亲”。王某华激动地表示感谢,杨冠宇淡然地说:“既然穿上了警服,就要为群众办实事。” 杨冠宇用脚步丈量着社区每一条大街小巷,驻足在每一个灰暗的角落,守护着每一家平安的灯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