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六字诀”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


自“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河南省淅川县公安局牢固树立“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大力弘扬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积极践行“公安当先”精神,立足辖区实际,念好驻企、安企、护企、稳企、便企、亲企“六字诀”,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警“驻”企,在主动服务上下功夫 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当家园、把企业困难当家事、把企业发展当家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把服务县域企业经济发展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结合实际出台了《淅川县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辖区企业分布状况,在对辖区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划片包干的基础上,深化“一企一警”工作运行模式,通过系统筹划,建立“清单管理”工作制度,形成“领导带头、全警合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0余起,提供服务300余人次。 做好企业“走访日”,每月16日在企业服务日当天,各单位组织民警走访辖区企业,主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心贴心”“点对点”精准服务,全方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 以防“安”企,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 运用“四单一表”排隐除患机制,坚决把防风险、护稳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最大限度把涉企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早、化解在小,着力安定企业、稳定社会。强化矛盾排查,严格落实包联责任,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经营状况,做好信息收集,切实掌握安全苗头,深入排查、化解各类苗头性、预警性矛盾纠纷。 强化隐患整改,深入辖区旅馆、餐饮、超市等小微企业,开展治安、消防安全大检查,指导完善内保措施。对规模以上企业,重点督促指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防措施和疫情防控措施。 强化巡逻防控,坚持“打、防、管、控”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在治安复杂、案件多发的重点路段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联合企业保安、红袖标等志愿者,采取驻巡、步巡、车巡相结合形式,做到动中备勤、动中出警,全面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以打“护”企,在打击震慑上下功夫 优化升级警情快速处置通道,开展打击破坏企业秩序、破坏金融秩序专项行动攻坚,全力追赃挽损。实施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对扰乱企业周边治安秩序方面的问题第一时间出警、打击;对堵塞企业大门和门前道路,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群体闹事的,及时组织力量、果断处置、依法打击,防止事态扩大。 实行涉企案件督办制,对涉及侵害企业财产、扰乱生产经营秩序、侵害企业员工人身安全等违法犯罪,一律列为督办案件,明确责任领导、成立工作专班,限时侦破。 以导“稳”企,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坚持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企业,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法律引导。开展防范宣传,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法制宣传,通过民警现身说法、案例警示、送教上门等方式,20余次深入企业,开展防范宣传工作,企业受教育员工累计1200余人次。 开展法制培训,组织开展企业法制培训,加强对企业的防范指导,督促企业内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接受企业的法律咨询20余次,并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 建立联谊机制,邀请辖区企业家、“两代表一委员”开展座谈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困难,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工作。 以简“便”企,在简政放权上下功夫 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管理”的工作理念,做到服务贴身化、审批便捷化、改革便民化,不断优化公安服务环境。审批“减环节”,在公安行政许可服务方面,按照“一件事、一次办”的审批要求,最大限度缩短办理周期,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公安政务中心,将原先涉及治安、禁毒、网安的许可服务事项集中归并至政务中心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 窗口“不打烊”,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的要求,确保服务事项在线率达100%,并安排专人对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全流程运转事项推行“键对键”服务,切实增强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 申请“减条件”,对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因紧急商务活动需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主动与出入境管理部门沟通,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急事急办服务。同时,通过微信、媒体等全方位加强公安“放管服”改革尤其是“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的宣传引导,普及政策知识、公布服务事项、公开办事指南,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以清“亲”企,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 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力营造亲清政商环境。狠抓规范执法,通过法制讲堂教导、释法说理引导、全面加强执法监督,特别是对涉企案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焦作风转变,深化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成果,重拳整治队伍作风顽疾,引导全警不断践行“店小二”精神,更加主动自觉地把服务企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清正廉洁为重,坦荡真诚地支持、服务企业的同时,始终保持“人民公仆”应有的清廉。通过常态化思想教育、正面典型选树、反面案例警示,引导全警严守清廉底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