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联心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兴义市公安局推行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措施,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贵州省兴义市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推行向报警、报案、办事、办证群众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措施,畅通群众咨询投诉渠道,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着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在办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业务或处理交通事故、治安警情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直接向民警咨询渠道不畅,而导致群众不掌握处理进度而产生误解。 虽然看似小事,但成为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上的障碍,甚至影响了警民关系的和谐。为此,兴义市公安局决定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主动公开咨询投诉电话号码。 警民联系卡制度在公安机关已运用多年,在方便群众报警求助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但针对群众对于案件办理和服务事项的咨询投诉而言,只公布民警的电话,形不成办理监督闭环,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兴义市公安局对传统的警民联系卡进行改进,形成“为民服务联心卡”。该卡增加了案件和服务事项经办民警所在部门主管领导的电话,以及本局督察大队的值班电话和举报投诉邮箱号。 若群众打电话给经办民警解决不了问题,可以进一步向经办民警所在部门领导反映;在部门主管领导督促后仍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还可以电话或邮件向局督察大队反映。这就形成了问题反映和办理、督促的闭环,确保了群众提出的问题真真实实得到解决。 “为民服务联心卡”的发放范围是未能当场处理好的案件的报警、报案人,或未当场办结的服务事项的办事、办证群众,不追求覆盖面和发放量,而是突出精准度和有效性,着重让群众问事有门路、投诉有去处。 该局还出台规定,明确自推行“为民服务联心卡”后,接到的新增举报、投诉或信访问题,首先倒查经办民警是否向群众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以及经办民警和部门负责人是否履行了办理、告知、解答职责。未发放或未履行的办理、告知、解答职责的,视情问责追责,让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和在依法依规办理的基础上向群众作告知解答成为民警及部门领导的自觉习惯。 4月21日,兴义城区发生一起摩托车与轿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摩托车驾驶员受伤。交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在完成现场勘查等工作后,掏出两张“为民服务联心卡”,办案民警现场填写自己和主管大队领导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后交给双方驾驶员,告诉他们随时可以就事故处理事宜与自己联系,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还可以向大队主管领导甚至局督察大队反映。接过“为民服务联心卡”,两位驾驶员先是愣了一下,在看清卡上的内容后,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卡真好,以后我们咨询后续处理事宜就少走弯路了。” 近日,潘女士突然萌生了把户口迁移到现在居住的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想法,但一时又搞不清楚需要哪些手续。她想起几天前到洒金派出所咨询其他业务时,派出所民警给了她一张“为民服务联心卡”,她赶紧找出来打了一个电话,民警在电话中给她说了需要的材料,她提前准备好材料,快速办好了户口迁移。 如今,兴义市公安局从事接处警或服务事项办理的民警,兜里都揣着“为民服务联心卡”,随时随地发给报警、报案、办证、办事的群众。自4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累计发放“为民服务联心卡”1000余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