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  内蒙古  > 正文

包头交警倾情守护路畅民安

2021年08月10日 14:31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辛闻   
中国警察网 · 辛闻  |  2021-08-10 14:31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深化交管改革,推进协同共治,强化科技应用,努力构建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管理体制和警务运行机制,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用忠诚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道路交通平安畅通的新答卷。

  坚持政治建警,聚焦教育整顿,谱写对党忠诚新篇章

  包头交管支队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务促警务,在高举旗帜中永葆忠诚本色,在赓续传承中砥砺奋斗精神,全力锻造“四个铁一般”的公安交管铁军,切实担负起守护鹿城交通安全、创建文明城市、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服务的职责使命。

  ——抓住根本,锻造过硬队伍。包头交管支队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打造党建引领工程。从党委书记、总支书记到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聚焦公安交管事业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3456”工作体系,相继出台55项工作举措;组织民警辅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全警增强政治自觉;在基层单位、服务窗口、执勤岗点创建一批政治功能强、领导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党员先锋岗”、“先进党组织”,将交警一线队所打造成防范事故、疏堵保畅、服务人民的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交管工作方方面面。全面推广应用“交管队伍管理信息系统”,对执勤执法进行实时监督,及时防控队伍风险隐患;积极构建大监督格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用好“第一种形态”,涵养清风正气,守牢廉洁底线,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交管队伍。

  ——练战融合,推动实战大练兵向基层延伸、向常态推动、向全警覆盖。包头交管支队突出“全警、常态、实战”要素,坚持“实用、实训、实效”导向,创新推行“五小练兵”体系,高质量开展“晨训晚学”、“交管业务法制大讲堂”等,通过政治轮训、集中培训、网校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微课程”、“微实训”、“微竞赛”,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战本领。

  ——培植选树先进典型,不断激发队伍“正能量”。按照“干在平时、比在平时、评在平时”的工作思路,建立日清零、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年评优考核制度,颁发流动红旗,营造全警“争红星、夺红旗”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以“形象立警,宣传树警”为目标定位,打造鲜明的交警品牌,开展了“弘扬三牛精神、激励担当作为”等主题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先进集体,2021年,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坚持生命至上,聚焦平安畅通,构建严管共治新格局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路畅人安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包头交管支队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防范重特大交通事故与压降交通事故死亡总量并重,注重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协同共治、共建共享,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措施落实,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锚定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扎实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城市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公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农村交通安全固本强基、交通安全宣传重点提升、部门协同共治联动等“六大攻坚行动”。开展精准“研判分析”,将事故处理职能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支队根据远程定责、六合一平台及全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数据,自建全新数据库,开展精准的事故处理研判分析,共排查道路安全隐患、交通设施、管理措施等存在的4大类37条重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23条,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降低了全市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上半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57%,涉酒事故同比下降31%,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

  ——坚决整治交通顽疾,依法治乱、从严管理,推行“每周交通严管日”集群整治工作模式,实施“全警下基层”、“领导下一线”、“执勤骑单车”等举措,全面提升路面管控效能。

  ——打造群防群治品牌,组建新业态“包头义警”队伍,在全市24个警务区挂牌设立“义警工作室”,从公交、出租、快递、外卖等行业吸纳“义警”人员560人;创建警企合作模式下的“零酒驾街区”、“零酒驾单位”;全面推广“城管交警工作群”、“社区微警务”、“共享单车管理群”等经验做法,形成部门联合、警企联动强大整治合力。

  坚持强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推动综合实力新跨越

  以忠诚护平安,与城市同成长。包头交管支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发展蓝图,立足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实际,紧扣目标任务,围绕堵点乱点,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包头高质量发展。

  ——抓交通秩序整治提升。支队建立“四级包保责任制”,全警下沉路面一线,对主要交通路口、主次干道、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动静态交通秩序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分别提升35%和56%。

  ——抓基础设施规范提升。全面排查辖区内影响群众顺畅出行、交通组织效果、存在事故隐患风险的交通设施问题,按照“一点一对策、一路一方案”思路进行改造优化。立足民生需求,施划黄色“文明安全停车线”、红色“行人等候区”等标志标线832个,改造中心隔离护栏20.4公里,协调住建部门降低路缘石、改造盲道,最大限度增加停车供给,新增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2.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740个;优化赛罕塔拉城中草原西门交通组织规划,创新设置路段人行横道线行人保护区、路口错位人行横道线、阶梯式停止线、太阳能夜间发光行人隔离桩等,有效保障了行人车辆通行安全。

  ——创新交通组织模式治理拥堵。通过优化信号配时、科学渠划路口、交通事故快处快撤等方式,治理校园美食街、包钢一中等交通拥堵点位27处,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3%。针对医院停车难问题,推出“周边场地资源互补”、“医院职工绿色出行”、“即停即走专用车位”等静态交通设计方案,先后在包头市二附院、包钢医院推行“立体停车”举措,使医院的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抓文明交通意识提升。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载体,全区域、多维度布局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强化全警“为了市民安全顺畅出行去管理交通,而不是为了查处交通违法去管理市民”理念,营造“三多一少”即“多宣传、多普法、多提醒、少处罚”的执法氛围;多方拓展宣传阵地,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变成宣传阵地,把交安宣传标语“贴单”、“印刷”到鸡蛋、水果、蔬菜等物品上,让交通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发送渠道,将包头交警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高频植入“减量控大”攻坚行动中,形成“全警发、全网发、全城发”的文明出行矩阵宣传效应;深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倡导全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告别交通陋习,共同维护农村地区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坚持科技赋能,聚焦创新发展,迈出信息支撑新步伐

  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离不开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包头交管支队牢牢把握科技兴警战略导向,坚持“数据为王、共享为要、实战为本”,在全区“北疆云·智慧公安”建设指导框架下,整合应用27类、124.7亿条数据,基本实现了全市“天网”工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实现城区301处信号灯联网联控,形成对道路易堵点、高峰线路、特勤线路以及大范围区域内的交通信号灯配时控制方案,实现道路交通顺畅通行。将高德数据管控平台融入交管实战,通过“精准报堵+声效提示+视频跟踪”方式,基本实现了早晚高峰时段拥堵1分钟发现,5分钟内处置。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到场时间由原来6分钟平均缩短至4.3分钟。

  ——构建全新的公共交通出行安全体系,为全市1万多辆公交、出租和网约车辆安装数据“大脑”,大幅增强对公共交通领域实时、动态感知和及时处置的闭环监管能力;在“包头交警”APP上推出交通违法“随手拍”功能,“你来拍,我来管”联动机制凝聚警民合力,上线以来,抓拍警告20.6万人(车)次,依法处罚3600余条。安装交通诱导LED屏,既能显示路况、天气、道路事件等信息,又能曝光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等不守法、不文明交通行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新推出“一路一策”校门口限时段停车管理系统,自试点运行以来,通行效率提高80%,有效缓解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降低师生家长出行安全风险。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开发快递外卖监管平台,利用“骑手编码”、“交管通”等手段,实现人车关联,信息互通、多方监管。建立寄递物流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成立寄递业联合监管办公室,构建联合监督机制,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稳定。

  坚持民本警务,聚焦交管改革,展现服务群众新作为

  2021年,是公安交管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包头交管支队在认真总结以往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当前交管服务症结问题,主动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炼基层探索创新经验,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推动交管服务从“普惠便民”向“精准惠民”的品质提升。

  ——进一步落实部厅两级放管服改革新措施。优化办事流程、减免办事材料、增加办事渠道,实现车辆购置税、保险、抵押信息、驾驶人体检信息、军警换证在线联网核查,无需提供纸质凭证,协调税务、邮政、医院等单位进驻车管服务大厅。

  ——以民意领跑警务,持续简政放权,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下放到基层所队,将车驾管业务下放到车管分所、社会化服务站、邮政,目前,全市123个网点均可办理车驾管业务。增设44台自助缴费机可实现自主办理交通违章业务,日均办理业务900笔,惠及群众40万余人。69项交管业务可网上预约。学习“南宁经验”,构建3公里车管服务网络,在检车站、4S店、二手车市场增设部分车驾管服务,启动周六日、节假日不休息办理服务、商圈就近方便服务、延时服务、“24小时”自助车管服务,开辟7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业务绿色通道、专用服务窗口,构建122接处警“两级”回访模式和四步闭环网情处置机制,警情回访满意率提升至98.95%。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问需于企,建立企业微信群45个,吸收企业521家,深入包钢、一机、二零二企业开展车驾管业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38个。为方便货车就近、便捷上牌,在社会服务站新增2处大、中型载货汽车登记网点,实现大型汽车业务随时办理、即办即走。

  



责任编辑:徐立民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