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英模精神,形成“想在前、说在前、做在前、防在前、情在前”的五前工作法
●成立“广泉调解室”,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辖区矛盾纠纷减少了三分之一
●建立“渔山义警”“红马甲”等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巡逻守护、日常走访、集中宣传
“为了我们楼上楼下的这点事不分昼夜地忙活,真是辛苦你们了。”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渔山派出所“广泉调解室”,居民杨大妈拉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前不久,杨大妈与楼上租户因渗水问题引发矛盾,邻里关系一度紧张。经过民警耐心调解,杨大妈、租客、房东三方达成和解。这是渔山派出所精准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渔山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英模精神与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深度融合,建立“广泉调解室”,形成“想在前、说在前、做在前、防在前、情在前”的五前工作法,确保矛盾隐患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有效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渔山派出所是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程广泉奉献一生的地方,他忠诚、爱民、廉洁、奉献的精神一直在这里传承弘扬,‘广泉调解室’因此而得名。”渔山派出所所长李国富介绍,在“广泉调解室”,渔山派出所将和谐、无讼理念贯穿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派出所建立“1141”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即安排一名专职民警,建立一份民情档案,用好治安积极分子、网格员、驻所律师、司法工作者四个好帮手,每季度召开一次向人民报告工作会议。通过建立健全矛盾隐患排查台账,制定矛盾纠纷跟踪回访制度,社区民警由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对调解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及困难群体求助,保持常态化跟踪走访,巩固调处效果,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自调解室成立以来,派出所辖区矛盾纠纷减少了三分之一。
“最近,电信网络诈骗冒出不少新花招,咱们说说从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元宵节前夕,一场“和谐邻里话元宵、警民情暖下午茶”活动在渔山派出所“广泉调解室”举行,派出所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和群众代表共话平安。
为准确掌握民生诉求,渔山派出所广泛吸纳网格员、热心群众、物业人员等力量,建立了“警保联控工作站”“渔山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还整合了从30年前的“红袖标”队伍传承演变而来的“红马甲”反诈宣传队,深入开展巡逻守护、日常走访、集中宣传,努力当好群众的守护神、防范的宣传员、服务的警管家。
30年前,渔山辖区居民习惯说“有矛盾就找程广泉”,如今,群众纷纷认定“有矛盾纠纷就到‘广泉调解室’”。渔山派出所“广泉调解室”已成为辖区群众家门口的议事厅,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