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直播带货巡查 合同签订堵漏
四月三日,云南省勐海县公安局民警将办好的证件交给茶商。张晓敏 摄
一片叶子,兴起一个产业,富裕一方人民。4月初的云南省勐海县,厂区茶园里茶农、工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格外热闹。“藏蓝”身影行走其间,与一幅幅生产的美景交融成画。
“那些包装纸涉嫌侵权!”3月31日,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发现一主播直播间内堆放着当地某知名茶企的产品包装纸,存在侵权隐患。为避免事态扩大,民警在直播间和主播攀谈,并根据相关信息找到了直播地点。在民警教育下,主播承认了试图通过该知名企业品牌力量吸引流量的行为,并表示不会再犯。之后,环食药侦大队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清查,收缴了这批未经授权的包装纸。
近年来,勐海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超过9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4万余吨,全县汇集各类茶叶经营主体1.5万余家,茶产业年综合产值高达160亿元。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主播涌入直播销售茶叶赛道,主播在线泡茶、喝茶、卖茶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方式。产业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摆在勐海县公安局面前的新课题。为了解好这道“必答题”,勐海县公安局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由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牵头,深入辖区各大茶叶直播基地和相关市场,紧盯各类可能危害茶企、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持续开展线索收集、隐患排查和案件侦办工作,确保“直播带货”环境风清气正。
目前,“网络巡查+现场清查”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举措。去年以来,勐海县公安局共对茶叶直播市场开展清查40余次,整改问题27个,排查解决各类隐患55个。
“许警官,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份合同。”3月24日,勐海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许思恒在一家新开的茶厂开展普法宣传时,茶商梭大哥拿出近期要签的一份合同。许思恒接过合同认真翻阅起来,很快发现了猫腻—合同中对方将“定金”写成了“订金”。
“如果是‘订金’的话,等到交付产品时对方可以找借口拒收。”许思恒解释道,“到时,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很大可能形成积压,导致重大损失。”果然,梭大哥提出质疑后,对方立即表示双方可以进行商议,决定是否更改合同。“幸好您心细,不然我们损失可就大了。”梭大哥感慨道。
针对茶企可能遇见的合同诈骗等高发经济犯罪,民警结合实际案例,向企业工作人员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和预防对策,并做好风险提示。今年以来,勐海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走访茶企97家,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62次。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 马燕,通讯员鹿晋芸、吴昊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