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稳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广大一线民警切身感受到了执法活动各环节、全过程发生的深刻变革。从执法记录仪全面普及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运行,从执法流程的系统重塑到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法治公安建设步履铿锵,执法办案质效得到持续提升。“我和法治公安”系列讲述,邀请基层民警分享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体验。
裴福庭(右一)指导民警开展网上巡查。
全程参与其中感到无比自豪
在法治公安建设的浪潮中,我有幸全程参与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设,见证了北海公安在法治轨道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梳理了传统执法办案模式的诸多痛点:办案场所分散且不规范,各个环节缺乏有效整合,这不仅影响办案效率,还可能滋生执法风险。记得刚入警时参与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因为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侦破进度缓慢,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建设一个功能齐全、流程规范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提升执法办案质效的关键一步。
规划阶段,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划分办案区、管理区、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成了首要难题。我们像“设计师”,拿着工具一次次实地测量,反复讨论每一处布局。为确定审讯室的最佳位置,让它既保证安全隔离,又方便与其他功能区协同,我们模拟了无数次办案流程,在图纸上涂涂改改,只为找到最完美的方案。
设备采购也是一个难关。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执法设备,我们既要保证设备符合执法规范要求,又要考虑性价比和后期维护。为此,我们走访了多家供应商,对每一款设备进行严格测试。施工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更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应变能力。一次,施工队在进行电路改造时,发现地下管线布局与原设计图纸有偏差,若继续施工,可能会影响周边区域的正常供电。紧急会议随即召开,我们与施工方、设计单位一起,重新查看现场,调整方案。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泡”在施工现场,紧盯每一个施工细节,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运行后,效果立竿见影。通过信息化系统,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作战。我们在办案区就能完成大部分工作,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每一个执法环节都在监督之下,有效降低了执法风险。
一次,在办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时,多个警种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协同作战。刑侦民警负责侦查取证,法制民警实时提供法律指导,技术人员对证据进行分析处理。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原本可能需要数月才能侦破的案件,仅用一个月就成功告破。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强大效能,也为自己参与其中感到无比自豪。
(讲述:裴福庭 文字:中国警察网记者卢从杰、通讯员陆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