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办事儿、真办事儿”的好口碑,让河北省灵寿县公安局岔头派出所指导员葛旭光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15年从部队转业后投身公安工作,葛旭光在经侦大队工作了7年,2022年9月调任岔头派出所指导员。自踏上这片土地,他走村串户,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铭记于心、落实于行,以热忱之心为群众筑起安心港湾。
5月19日,葛旭光(中)走访辖区村干部了解村情。付世阳 摄
他是群众身边的“及时雨”
“我家门脸房的地址被人占用了,你得给管管啊!”5月18日,辖区西岔头村的杨大姐急匆匆地跑进岔头派出所,向葛旭光诉苦。经了解,杨大姐将临街商铺租给一家饭店经营,签订租赁协议后,饭店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却发现,地址被临近的一家建材店占用了。如果饭店无法注册,就会退租,杨大姐面临不小的经济损失。
葛旭光一边安抚杨大姐的情绪,一边积极联系建材店以及相关单位,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与建材店负责人李某多次沟通,李某最终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承诺立即进行企业地址变更。仅一天时间,饭店便顺利完成注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服务有温度,为民有情怀。刚来岔头派出所时,葛旭光主动向辖区群众公布个人联系方式,全天候在线,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孙大哥因打工时身份被冒用注册公司,导致无法申请“五保户”,他积极协调解决;张大爷因档案与户口簿名字不一致,面临退休难题,他多方奔走……在岔头派出所的两年多时间里,葛旭光累计帮助辖区群众解决各类非警务工作范围内的困难128次。
他是迷途少年的“指路灯”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邀请你和你的朋友来警营参观。”5月20日,葛旭光在微信上给好友小东(化名)发送了这样一条消息,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秘密约定:表现良好,心愿奖励。
尚未成年的小东此前经常因小偷小摸被送到派出所,这引起了葛旭光的关注。葛旭光主动添加了小东及其好友的微信,经常通过微信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还不定期与他们见面谈心。“大多是留守儿童,这个年龄如果没人拉他们一把,这辈子很可能就毁了。”葛旭光与孩子们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进行深入沟通,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也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他们信赖的警察朋友。
2024年8月,葛旭光偶然得知小东等人希望参观辖区内的陈庄歼灭战陈列馆,他随即与陈列馆取得联系,并在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于8月9日带领孩子们前往参观。当天,小东几人早早来到派出所等候,还贴心地为葛旭光准备了早餐。尽管前一晚出警至深夜,但葛旭光依然坚守约定,不仅带孩子们如愿进入陈列馆,还客串起了讲解员。
“看着他们认真听讲的模样,我想以后可以用‘心愿清单’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约束引导。”参观结束后,葛旭光与孩子们约定,只要表现良好,就可以实现一个心愿。
“我想要一个警察小熊”“我想进入警营参观”“我想和警察合影”……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说出自己的心愿。这些微小的愿望,成为引导孩子们走向正轨的动力。截至目前,葛旭光已与辖区内11名未成年人结为好友,并成功帮助其中4人实现了心愿清单。在他的努力下,辖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
他是村民家门口的“瞭望塔”
“这块耕地被放入了白石灰就没法种了,必须让他们赔偿!”5月15日,岔头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刘某的报警,称一个项目工地毁坏了耕地。“这事连续两次报警了,我得去看看。”葛旭光听闻后,带队赶赴现场。经调查,工地因车辆通行打滑,便撒下白石灰防滑,导致耕地受损。在葛旭光的调解下,项目方最终给予合理补偿,双方达成和解。
“通过对近期警情的分析,我们对重复两次以上报警的矛盾纠纷和警情进行重点分析研判,及时消除升级的风险。”葛旭光介绍道。在他看来,民警与群众的距离越近,群众对民警的信任就越深厚。
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葛旭光对破旧老屋、危险山体等进行全面摸排,并逐一登记建档;定期召集辖区项目工地负责人、村干部开展座谈,及时摸排化解占地、欠薪等矛盾纠纷线索;走访受骗群众,邀请他们参与反诈宣传活动,避免更多群众遭受财产损失……截至目前,岔头派出所已制作地点档案12个、人员档案300余份、帮扶档案20余个。
“只有多做点实事儿,才能给人民群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葛旭光立志,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为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