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公安局将“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改革落在实处,专门成立基础管控中心,统筹警务资源,强化归口管理,切实将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防”上,推动基础工作朝着“明责、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迈进。
机制重塑——基础工作归口管理
今年6月,常熟市公安局探索组建基础管控中心,归口管理基础管控工作。横向层面,由局机关人口管理、治安和市新市民中心等单位派员进驻,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纵向层面,在全市28个派出所对应设置基础管控岗,明确岗位日常负责人,有效承接基础管控任务指令,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架构体系。
“我们梳理厘清各警种部门和派出所的职能边界,真正做到让专业大队做精专业的事情,让派出所回归‘防’的主业,将基础工作打牢夯实,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常熟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志军说。
随着基础管控中心的成立,常熟市公安局各项基础工作更加专业化。该中心“一个口子”负责全局基础工作的任务下发、指令下达、进程管控、信息收集等工作。派出所基础管控岗在接收到任务指令后,点对点派发社区民警,形成“接收、派发、处置、回收、督查、整改、反馈”业务流程完整闭环。
基础管控中心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在全面汇聚基础工作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双轨督导,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责任到人、持续推进。
“我们要像啄木鸟一样,把所有虫子都找出来。”常熟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负责人钱霞说,该中心坚持“日会商、周通报、月评估”,为派出所基础工作“会诊把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让基础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权责明晰——带着清单精准作业
围绕人、事、物、单位等基础要素,该中心制订条目式任务清单,各派出所和相关单位对照总任务清单,同步梳理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子清单,作为责任民警的“行动指南”。
同时,常熟市公安局依托数字门牌系统开发了“基础管控中心”功能模块,一图展示派出所日常基础管控工作开展情况,使基层所队和责任民警对自身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一目了然。社区民警的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方向感更清晰、效率更高。
练塘派出所的8名社区民警管理着5.7万实有人口,对每日不停变化的人口情况,该所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所里设置数字大屏,对接基础管控中心。社区民警每日会对各社区人、房、物、单位底数及前一日勤务数据进行自主核对,还可以使用大屏互动,浏览各岗位勤务质态曲线图,直观发现问题隐患。”颜巷社区民警朱小磊说,“这让我们的工作多而不乱,很有条理。”
目前,常熟市公安局形成了“一个口子接受指令、一张清单下达落实、一个平台开展工作、一个渠道评估成效”的基础管控工作新格局。
赋能增效——全面提升运行质效
在日常工作中,常熟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依靠数据集聚、信息研判优势,不断为基础工作赋能,成为基础管控工作的“智慧中枢”。
基础管控中心依托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样本数据,每月下发防范宣传指导文件,向基层提供反诈防宣建议;及时汇聚各方信息线索,实时下发潜在受害者数据信息,由社区民警、网格员等上门或通过电话开展一对一反诈宣传。近一个月,已下发潜在受害者数据4.1万余条,成功阻止94名被骗人转账。
基础管控中心有效推动“纠纷前哨”工程,及时汇总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及时下发至派出所,并配套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对苗头性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社区。近一个月,该中心共下发各类非警务类矛盾纠纷线索3600余条,已化解3400余起。
弱势群体是基础管控中心关注的重点。该中心全面收集辖区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由社区民警为他们提供常态化关爱帮扶,并在办理证件时提供优先办、上门办等服务。
此外,该中心积极挖掘动员各方社会资源,努力推动形成基础工作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他们动员全市居民分楼栋、村小组建立微信群,目前已组建微信群1.3万个,按照每户一人的标准,进群人次超过63万,基本覆盖全市居民,搭建起一座坚实、便捷的警民沟通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