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以“党委牵头、政府前置、公安支撑、群防补充”的全域共治模式为指引,主动作为、创新实践,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发挥关键推动与引领作用,为区域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
高位统筹:构建治理“大循环”
面对复杂矛盾,单打独斗难奏效。高新区分局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将矛盾化解纳入全区重点任务,将“三零社区”(零发案、零事故、零矛盾)创建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针对15个矛盾突出村(社区),由区委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区委政法委、社会工作部和公安分局班子成员逐人包干,每月调度进展。
前不久,辖区某大型商业项目因施工噪音和粉尘污染,引发周边居民多次集体投诉,涉及上百户家庭。高新区分局联合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制定“监测—整改—补偿”方案,15天内促成和解,成为协调多方资源的典型案例。
“每周五的区级矛盾纠纷会商会,已成为解决疑难问题的‘终点站’。”新区分局副局长吴昊介绍,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递转交办56起复杂纠纷。三井街道两户居民因漏水争执半年并肢体冲突,分局推动街道启动联合包案机制,以半月为周期集中攻坚,最终化解矛盾。
依托派出所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的优势,民警常态参与周例会通报纠纷警情,并通过培训提升调解能力。
群防聚力:激活基层“微治理”
今年以来,高新区分局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构建起矛盾就地化解的“微循环”机制,让矛盾就地化解。今年5月,在调解一起长达半年的宠物扰民纠纷时,龙虎塘街道“义警公益发展中心”义警队员三次上门协调,组织多方协商,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宠物管理公约”。该中心下设5支专业中队,28名调解队员配备可视化记录仪等装备,定期开展“拔钉”行动。自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7起复杂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罗溪镇与辖区某企业构建“警企联调”机制,发动保安、宿管组建内部调处队,开通24小时专线接收矛盾线索。罗溪派出所每日推送涉企警情,形成“前端发现——企业处置——公安督导”闭环。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自主化解薪资、管理类纠纷45起,企业纠纷警情同比下降60%,有效将矛盾化解在企业内部。
河海街道世茂香槟湖社区依托“共治码+矛调专线”双渠道,构建“群众上报——网格分办——多方联动”快速响应体系。居民通过扫码上报的装修噪音纠纷,1小时内即获处置。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累计接收矛盾151条,92.7%实现就地化解,带动社区纠纷警情下降42%、12345投诉量锐减7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矛盾纠纷的高发地。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力量的优势,以‘源头防范、前端预警、就地化解’为导向,让民警、辅警与网格员、志愿者紧密协作,真正做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高新区分局局长陈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