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量归集、线索全量推送、研判全量溯源、案件全量办理……近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共治中心揭牌运行。该中心聚焦生态问题发现、生态案件办理、生态治理协同、生态能力提升,设立综合治理、指挥调度、执法办案、情报研判、宣教培训、群防群治6大功能区,下辖大余村、龙王山、西苕溪等9个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浙江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青年入乡首选地。近年来,安吉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打造县级生态共治中心,形成生态数据共享、生态问题共查、生态执法共商、生态环境共治、生态义警共管“五个一体化”生态治理格局,推动生态问题一站式解决,平均办理时长缩短近30日。
集成资源要素
从“条块分割”向“统筹整合”转变
安吉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实行跨部门统分管理,整合林业、公安等9部门资源,采用“常驻+轮驻”模式,实现55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同时,依据入驻部门职责范围,成立气、水、废、矿、林5大治理专班,统筹管理大余村、龙王山、赋石水库等9个基层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形成全域辐射的生态治理格局。
据介绍,中心按照县域生态要素特征,分领域重点管控,因地制宜划定生态涵养、生态旅居、生态智造等5个生态治理片区,实行分类分区管控。如将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杭垓国家级公益林等保护区划至生态涵养区,重点开展生物栖息地保护,预防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累计造林超2万亩,规划湿地295公顷,为珍稀物种提供优质栖息地,小鲵保护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区。
此外,中心落实基础排查、智慧巡查、专项检查、问题核查、交叉互查“五查工作法”,多渠道发现问题。305名生态警长发动609名网格员,对气、水、废、矿、林5个领域开展联合巡查。截至目前,发现并解决生态诉求820起,及时处置秸秆焚烧等治气问题628处。如对176万亩林地开展巡查,保护竹林资源、协助林地确权、化解林地纠纷,助推全县84.38万亩毛竹林完成流转,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收85万元。
集成数据应用
从“线下初查”向“线上研判”转变
生态共治中心,全量归集数据。目前,安吉全域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站16个、红外相机225台、专门监控设备2370个、挂载大气监测设备的无人机22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接入安徽宁国、广德等地监控340个,跨省跨层级归集10个行政部门系统共3.8亿条涉环数据,围绕重点人员、重点车辆、重点部位分仓建库,打造一网感知的生态数据库。
安吉县依托生态数据库,实现自动监测预警。通过贯通省“公安大脑”,开发上线“生态共治大脑”,嵌入非法狩猎、非法倾倒等预警模型,围绕重点人群、车辆情况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实时分析,发生异常后立即触发预警,自动推送风险信息至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实现风险“一屏管控”。如系统通过分析监测全县渣土车运行情况,精准预警发现非法倾倒行为19起处。
据介绍,“生态共治大脑”中内嵌“绿盾在线”协同应用,工作人员发现生态问题后可在线反馈情况,由中心即时研判并派单至责任部门,并要求责任部门限时反馈处置结果,推动问题“发现即解决”,实现掌上一键响应。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生态问题231个,现场处置效率提高20%,问题闭环处置率达96%。
集成执法力量
从“分头领办”向“多元联办”转变
为了做精执法规范,安吉县制定《生态共治执法办案手册》,统一生态巡查管护流程、涉环违法犯罪立案标准、罪行追诉标准和取证指引等工作规范,并由中心对群众举报线索统一归口、分派、审查,实现信息全量归集、线索全量推送、研判全量溯源、案件全量办理,确保证据规格符合标准、调查取证一步到位。线索成案率、大要案侦办率同比提升20%。
同时,各部门做优执法联动,出台《联合执法工作规范》和《联合检查清单》、《联合执法清单》(一规范两清单)。对于案件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理的,由中心联动执法办案组开展联合办案,法检提前会商,确保信息同步、处置同步、执法同步。如,原先涉林案件仅调查取证就需要1个多月,联合执法后,平均30日办结。配套建设快检实验室,配备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现场勘查检测装备等10种设备,集中初筛快检不同部门的证据样本,包含农残、色素等12类指标,检测周期缩短85%。
此外,安吉县生态共治中心与浙江农林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科技大学安吉校区、南京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5所高校以及4家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授牌实习实训基地,培育各领域生态教官16名、提炼精品课程20节,每月分层分类对生态领域执法、巡查守护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生态执法队伍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