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春风送暖,桑树吐绿。4月6日,在位于浙江湖州南浔的和孚荻港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生态警长朱雪良带着文遗保护义警队,穿梭在田间地头,用巡逻的脚步,守护桑基鱼塘这一千年生态典范。
“沟塍堕微溜,桑柘含疎烟。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早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笔下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田园风光中,就有桑基鱼塘的风貌。
湖州南浔和孚镇的桑基鱼塘系统,起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池塘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2017年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好桑基鱼塘这一千年生态典范,成为了摆在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和孚派出所创新“文遗+警务”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现代警务中融入生态理念,打出三套组合拳,激发桑基鱼塘的时代活力。据统计,近三年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36.5%,水系污染刑事案件“零发生”。
第一套组合拳,“治理+宣导”。“我们不断深化共治警务,全力打造荻港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整合公安、农业等多部门力量,对桑基鱼塘的核心保护区常态化推进鱼塘整修、清淤护坡、桑苗补种等修复工作。”和孚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联合检察院、法院、司法、养殖研究所等部门,对养殖户开展普法宣传、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科学、生态养殖。截至目前,已联合开展生态修复活动3次,增殖放流各类鱼苗2万余尾。三年里,对桑基鱼塘开垦取土、扩塘减基、砍桑改种等破坏行为“零发生”,有力保护了桑基鱼塘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始风貌。
第二套组合拳,“打击+立法”。用法律武器护航生态文明,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派出所专门配备一名生态警长,吸纳16名村社干部、网格员,组建湖州首支农遗保护义警队,在桑基鱼塘及周边水域巡逻守护、法治宣讲、案件摸排上持续加码发力,先后摸排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线索9条,查处偷捕偷钓类案件6起,救助野生保护动物12只。
今年2月1日,湖州市首部聚焦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施行,为桑基鱼塘系统最严格保护、最广泛利用、最活态传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第三套组合拳,“智治+融治”。“我们依托科技赋能,完善桑基鱼塘内外的视频监控体系,搭建一个数据分析模型,做好桑基鱼塘及荻港景区的游客数据精准分析,有针对性落实各项惠民服务工作”,和孚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将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为现实财富。2023年,荻港村共吸引游客约78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和土特产销售超1亿元。
派出所充分发挥“六老六大员”的群防群治力量,滚动排查涉及周边居民及游客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营造邻里和睦,纠纷化解率100%,纠纷警情同比下降38.2%。加强桑基鱼塘及周边村落安全隐患排查,协助文保等职能部门对古街古桥等历史文物建筑开展修缮保护工作,交通、火灾伤亡事故实现“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