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宅镇中心小学位于浙江省武义县南部山区,是全县海拔最高、寄宿学生最多的山区小学。全校150余名学生中,本地和外地学生各占一半,留守儿童占比高达90%。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武义县公安局新宅派出所积极探索创新护学警务模式,守护山区儿童成长之路。在成立“岭上村情通共治联盟”的基础上,新宅派出所牵头协调学校、卫生院、镇团委、社工站等部门,成立“岭上同心圆”护苗联盟,通过联建联动“一班一团队”结对模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同学们排好队,往灯光亮的地方走!”暮色中,新宅镇中心小学门口跃动着醒目的荧光绿,身着“岭上义警”反光背心的家长志愿者与民警正引导150余名学生有序离校。每晚7时,新宅派出所民警都会准时在护学岗微信群里提醒家长志愿者和村干部第二天及时到岗——这是新宅派出所启动“警+N”护学岗模式后的常态。
在季节性防护中,这支队伍更展现出了特有的细腻:梅雨时节,他们带着工具清理塌方路段,为险要山道加装防护网;寒冬腊月,他们准备红糖姜茶、暖贴与防寒衣物,联合镇团委、社工站及时送给学生和护学人员;农忙季节,他们组建“候鸟护送队”,累计为37名留守儿童提供1800公里护送服务。此外,针对山区特殊环境,新宅派出所还联合卫生院制作了“护学爱心包”,内含太阳能手电筒、高频口哨、应急药品和手写关怀卡。因为有“护学爱心包”相伴,去年雨季他们护送2名迷路的学生安全到家。
“要不是警察叔叔,我爷爷的养老钱就没了……”五年级学生小廖至今记得那个惊险的傍晚,当时他在校门口用爷爷的手机在网络上扫码领取“免费游戏皮肤”,被诈骗分子诱导提供支付密码,所幸被护学岗民警及时发现并劝阻,避免了财产损失。事后,民警联合学校对孩子及家长再次进行了反诈安全教育。
守护未成年人不仅需要硬件保障,更要从心理、法律和安全意识上为他们筑起防线。为此,新宅派出所坚持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相结合,选派优秀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结合全警大走访活动,广泛开设防欺凌、防电诈等安全教育课,并同步利用警民联系群、护学岗微信群等载体开展宣传,提升宣传覆盖面。
此外,新宅派出所密切与学校、卫生院、镇团委等部门合作,建立集中帮扶和常态化引导相结合的护“未”机制,深入开展校园内外护“未”、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处理情绪问题、解决成长中的困惑。依托“一对一捆绑”机制,每个班级配备固定护“未”人员,在困难学生救助、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孩子们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在新宅派出所的主导下,学校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无脚本演练,创造性地将应对山区多发的迷路、失温、蛇虫咬伤等情况纳入演练科目,全面检验学校的应急处置能力。每次演练结束后,民警与学校负责人立即复盘问题进行改进。在最近的一次山洪避险演练中,全校疏散时间从最初的8分15秒提升至3分27秒。“以前遇到突发情况心里还有点没底,现在时不时开展演练和培训,感觉应对起来更有信心了。”学校负责人表示。
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从春花烂漫到冬雪皑皑,这支深山里的守护队伍用久久为功的坚持,编织出了山区儿童成长的平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