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起的笑眼、板正的警服、沾着泥土的制式皮鞋……在浙江省乐清市城东街道慎海社区,每当有村民踏进以陈康乐名字命名的“康乐为民工作室”时,最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位民警,他们习惯称呼他“老陈”。
老陈,就是陈康乐,乐清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有问题找老陈!”这是慎海社区群众的口头禅。
老陈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和能耐时?始终不变的从警初心和对辖区群众的爱,是他给出的答案。
从警23年,陈康乐一直扎根在基层派出所,漫长的岁月里深深刻下他忠诚与为民的印记:日均2万步执着守护,先后调解纠纷1500余起,帮助困难群众800余人……正如他的名字“康乐”寓意,守护着辖区治安“康”,群众“乐”。
用“恒心”践行派出所主防
8月31日下午,刚在村里处理完邻里纠纷的陈康乐回到慎海社区警务室,没多久便被来找他的村民围住。“街坊邻居的家长里短,各家各户的大事小情,老陈爱操心,我们需要他,也依赖他。”土墩塘村村干部金建海说,慎海社区里有3万多居民,他们和陈康乐亲如家人。
诚恳待人,踏实做事,是陈康乐从事社区工作的“绝招”。小区有多少个,企业有多少家,常住人口有多少,外来人口有多少……这些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2001年,我从部队退役转业入警,先在乐清市看守所工作。相比看守所,我觉得派出所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2010年,陈康乐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派出所民警,先后驻扎在乐湖社区、后所社区,并将岗位上最长久的光阴留在了慎海社区。
慎海社区地处乐清城乡接合部,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摩配和头盔产地之一。2011年3月,初来乍到的陈康乐发现这里两个问题:一是头盔产业原材料属易燃物,存在火灾隐患,一旦有火情,市区的消防队到社区要耗费很长时间;二是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鱼龙混杂,治安类案件时有发生。
陈康乐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啃掉这些“硬骨头”,他马上行动起来。经过初步了解,他发现土墩塘村和牛鼻洞村都有巡逻队,日常巡查也已成为常态,便有了组建社区巡逻队的想法。
说干就干,陈康乐发动慎海社区14个村社初步组建了10人的巡逻队,并筹集资金购置了一辆面包车作为巡逻车。有了巡逻车还不行,陈康乐认为,消防始终是慎海社区的头等大事,在向市消防大队询问后,他在车子后备厢安装两条滑轨,配置了一台手抬式消防泵,“平常时间它是一辆巡逻车,而在发生火灾的关键时刻就变成了一辆消防车。”陈康乐说。
在短短两个多月,陈康乐创新建起了一支集治安巡逻和消防救援于一体的巡防队,每天在慎海社区转转,慢慢地主动打招呼的人多了,反映情况的人也多了。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没有双休日,也不论刮风下雨,陈康乐和他的巡防队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村民们都说,陈康乐虽然不是慎海人,却真正把根扎在了慎海,成为了村民们口中信赖的家人“老陈”。
用“真心”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不要吵了,有话好好说”是陈康乐常挂在嘴边的话,诚恳待人,踏实做事,是社区村民对陈康乐的评价。从警23年,他执着守护,认真聆听民声,调解纠纷1500余起;以行动温暖人心,帮助困难群众800余人。
“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褒奖。”23年来,陈康乐查处的案件和调解的纠纷成百上千,没有收到一起投诉。
2021年上半年,外来务工人员小李带着一面锦旗及感谢信,专程从1700余公里外的老家赶到乐成派出所向陈康乐道谢。原来,小李是名搬运工,2018年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因为赔偿问题与包工头多次协商未果。“打官司请律师不仅要花钱,时间也拖得很长,老乡跟我说社区有个热心肠能办事的陈警官,我就试着找到他,没想到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2021年春节后小李找到陈警官。
了解情况后,陈康乐多次组织双方调解,但在赔偿金额上始终没达成一致。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多次与公司方取得联系,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维护了小李的合法权益。
无独有偶,去年9月份,两枚锦旗被送到陈康乐手中。“无私奉献、细致贴心”“无微不至体察民情,关爱有加胜似亲人”几个大字,刻下了陈康乐忠诚为民的印记。
时间回到同年春天的一天,早上7时30分,57岁的外来务工人员杨师傅在车间突然晕倒,被送至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家中顶梁柱的突然离世以及十几万元的医药费对这个条件并不好的家庭来说打击很大,在责任鉴定方面,家属与企业各持己见,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叫来了“陈警官”帮忙协调。
“如果能当工伤事故处理,家属方面能得到合理的赔偿。”陈康乐反复对比现场监控发现,杨师傅每日上班时间都在7点30后前后,且因车间工人按件计算,并没有明确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我觉得工伤认定可行!”有了突破口,陈康乐当即决定进行工伤鉴定流程。
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了面前,因为工伤鉴定需要员工的病例等材料。陈康乐亲自出面去医院申请相关材料,就这样跑前跑后了几个月,杨师傅家属拿到了工伤保险110多万元的赔偿款。“要不是陈警官的悉心帮忙,我们也没想到事情能顺利解决,真的太感谢了!”杨师傅家属不远千里回乐,向陈康乐当面道谢。
用“真心”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处理新塘村的纠纷、需要给幼儿园上开学第一课……”在陈康乐的手机备忘录里,待办事项一件件清晰罗列,和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一样,有条有理,井然有序。
“当了13年社区民警,我和这里的居民早已成为了一家人。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他们有事随时都能联系上我。”街坊邻居的家长里短,各家各户的大事小情,陈康乐都要操心。
小琴30年前失去了父亲,离异,仅靠母亲微薄的收入支撑生活。没想到小琴突然生病,高昂的医疗费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了解情况后,陈康乐想帮小琴申请低保,但她的户口还在其前夫家,双方家庭关系极差。
为了化解矛盾,陈康乐经常到小琴前夫家走访,以他本人担保,希望借用户口簿。接连吃了好几次“闭门羹”,陈康乐都没想过放弃,仍一如既往地上门做工作。这番坚持打动了前夫家的老人,对方终于取出了户口簿。随后,小琴的户口顺利迁回其母亲家,并申请到了低保。
“帮人帮到底!”陈康乐马不停蹄地帮着小琴联系医院、挂号排队,将琐碎事情办理妥当。看着四处奔波的陈康乐,小琴一家感激不已:“如果没有陈警官,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非常感谢!”
在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同时,陈康乐始终不忘打击违法犯罪这一公安主业,对违法犯罪分子从不讲情面,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执法时严厉利落,丝毫不影响陈康乐暖心为民的初衷。在慎海社区云浦村,有一名前科人员阿晓(化名),因偷盗多次被拘留。经过接触,陈康乐发现阿晓平时习惯小偷小摸,但品行不坏。“若有个稳定的工作,说不定能改掉这坏习惯。”在他的牵线下,三年前,阿晓进入社区一家企业工作。
陈康乐也有过几次工作变动的机会,可每每有老陈要调走的信息传到村里时,村民们都舍不得,纷纷联系老陈执意挽留他。“老陈的工作我们信得过,村里每一个人都需要他,实在不舍得让他走。”村民们的一声声话语,让他一次次选择留在了慎海。
就这样,在这块充满工业气息和烟火味道的土地里,陈康乐用悉心守护,默默耕耘着这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成是我的大事来做,社区工作这条路才走得更踏实,走得更远。社区工作很平凡,但为百姓办了实事,帮群众解决了困难,给辖区做了些贡献,心里总是幸福的。”陈康乐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