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颍上县,有这样一群平凡却伟大的女性。她们身着 “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提宣传包,骑着印有 “颍上村嫂” 字样的红色电动车,穿梭于村庄田野间,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禁毒知识,群众亲切地称她们为禁毒 “红色娘子军”。她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将禁毒知识播撒到乡村的每一处角落,成为颍上乡村禁毒的关键力量。
“村嫂” 禁毒队伍覆盖全县乡村社区
自2020年6月颍上县成立 “村嫂” 理事会以来,“村嫂” 群体已覆盖全县349个行政村(社区)。4322名 “村嫂” 积极担当起政策法规宣传员、村居环境监督员、乡风文明引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居治理信息员、扶弱济困服务员等多重角色,为维护颍上的平安和谐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为深化农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广大村民抵御毒品能力与参与禁毒斗争的意识,筑牢农村禁毒防线,从县委、县政府到乡镇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农村禁毒工作,积极引导 “村嫂” 参与助力禁毒,充分发挥她们的自身优势,影响并带动广大村民遵纪守法、远离毒品,使 “村嫂” 成为颍上农村禁毒宣传的主力军。
“村嫂” 在禁毒宣传工作中具备诸多独特优势。其一,她们对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条小道都了如指掌,这种地缘优势让她们能够毫无障碍地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宣传,不会产生陌生感与隔阂。其二,身为女性,她们更具亲和力与耐心,在与村民,尤其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沟通时,能够以温和的方式将禁毒知识详细讲解,让村民更易接受。其三,“村嫂” 在家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宣传不仅能影响村民个体,还能借助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进一步扩大禁毒宣传的影响力,让禁毒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成员心中。
多样化禁毒宣传深入千家万户
“父老乡亲听我言,我为禁毒来宣传;春风送暖气象新,就怕地里罂粟生;走一走来转一转,禁种铲毒到一线;走进每家和每户,村嫂争当宣传员……” 这是颍上县江口镇王桥村 “村嫂” 周庆芳自编的禁毒顺口溜,语言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与亲和力。她组织本村 “村嫂” 成立禁毒宣传小分队,面对面地向村民宣传,以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易懂易学且接地气的形式助力禁种铲毒工作,营造出浓厚的农村禁毒宣传氛围。
据县禁毒办负责同志介绍,“村嫂” 会结合当地特点及各类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禁毒宣传。例如在庙会、文艺演出等场合,“村嫂” 巧妙地将禁毒宣传融入其中。在庙会现场,“村嫂” 设立禁毒宣传摊位,摆放仿真毒品模型、发放宣传资料,还组织简单有趣的禁毒知识问答小游戏,吸引众多村民(社区居民),尤其是孩子们参与。在文艺演出中,“村嫂” 编排与禁毒相关的小品、快板等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村民(社区居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深刻牢记禁毒的重要性。
在每年春节及农忙季节大量务工人员返乡之际,“村嫂” 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入户开展禁毒宣传,并借助村村通广播和农村大喇叭提醒村民遵纪守法,坚决做到不吸毒、不种毒。在每年的禁毒宣传 “春风行动”、春秋开学季以及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期间,“村嫂” 更是积极参与,她们走进社区、集市、校园以及千家万户,向广大社区居民、乡村村民宣传禁毒知识,向在校学生宣传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危害。她们通过发放禁毒宣传单、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大家普及禁毒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告诫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共建美好家园。
禁种铲毒成效彰显 “村嫂” 优势
每年秋季和春季,县禁毒办及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都会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对 “村嫂” 开展禁种铲毒知识培训,让她们了解罂粟的生长环境与识别方法,提升禁毒意识和辨别罂粟的能力。
各村 “村嫂” 积极行动,通过张贴通告和宣传海报,向村民讲解罂粟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非法种植罂粟的危害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鼓励村民检举揭发种植罂粟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颍上全县农村未发现非法种植罂粟的现象,这一成绩充分凸显出 “村嫂” 在禁种铲毒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颍上 “村嫂”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正是她们真诚、善良、质朴的高尚品德,以及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让她们在农村禁毒宣传教育的舞台上展现出巾帼风采。“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为她们的辛勤付出,禁毒理念已在颍上农村大地深入人心,她们撑起了颍上禁毒宣传的 “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