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以全警挂钩联系社区(村)工作为切入点,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推行“流动户籍室”工作模式,让每一名社区民警变为一个“户籍室”,将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零距离”上门服务
“过年期间家里事情多,忘了去派出所领取孩子的身份证,现在民警把身份证送到家里,真的帮了大忙!”东庄镇石前村的陈先生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说。今年以来,秀屿公安分局共计开展送证上门60余人次,送达证件200余张。
依托全警挂钩联系社区(村)工作,主动走进村居开展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无户口人员情况。通过广泛发动村居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加大摸排力度,彻底摸清辖区各类无户口人员数量、产生原因等基本情况,逐一梳理分析、逐个研究解决方案,为辖区无户口人员解决急难愁盼的户口问题。今年以来,共计摸排无户口人员190余人,目前已解决户口登记问题70余人。
摸排掌握辖区需要办理身份证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信息,倾听诉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笏石镇四新村村民崔某长期卧床在家,生活不能自理,急需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医社保,缓解家庭负担。为解决此问题,户政科民警来到崔某的家中,为其采集指纹和人像信息并办理居民身份证。
“零路程”贴心服务
全区各单位挂钩村居民警结合“睡袋勤务”工作模式,走访过程中针对死亡注销、国内婚生随父或随母申报户口、市内夫妻投靠等辖区户籍高频事项业务提供代收办件,群众将材料交给挂钩民警并签订委托代办协议,以代收办件形式为群众提供方便。今年以来,通过民警“帮代办”受理户籍业务共计40余笔。
为减少群众往返路程,延伸窗口服务,秀屿公安分局户政科在多次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分别在石城海防所、田边海防所增设两个便民户籍窗口,以固定开放日定点办理的形式为地处较偏远的埭头镇居民提供就近服务。据统计,便民服务点设置以来,共计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网上预受理30余笔,代收办件10余笔,受理身份证业务70余笔。
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和阻断疫情扩散,户籍窗口推行邮寄办理业务模式。群众可通过邮寄将需办理业务的材料及申请书邮寄至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窗口,并标明回寄地址和联系人电话,民警根据申请书内容核实材料并办理业务,回寄到群众手中。近日,在西安市工作的林先生顺利收到从秀屿寄出的准迁证,户口在外“漂泊”多年,终于顺利回归秀屿。“在手机上关注福建治安便民公众微信号,我就完成了资料填写,既省事又省心。”林先生对秀屿公安户籍业务部门充分应用“邮寄办”全新政务服务模式赞不绝口。
“零等待”快捷服务
通过组织辖区群众代表召开恳谈会,收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不定期组织民警下乡到村镇社区中心开展现场办公,现场接受群众咨询,解答群众困惑,提升辖区群众满足感、获得感。今年以来,户政部门共计组织现场会、恳谈会5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条,接受群众咨询160余人次,现场收集材料受理代办业务9笔,登记群众疑难户口问题4笔。
通过户政业务进驻至东庄镇东沁综治+社区服务中心、月塘镇东潘村党建+邻里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到各村居、社区中心开展现场会等形式,将户籍业务延伸至村居社区,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疑难讲解、收件帮代办等服务,实现群众“少跑腿”、业务“就近办”。自户政业务进驻社区服务中心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400余人次,通过网上预受理业务70余笔,代收办理业务40余笔。
另外,民警下乡过程中主动与工厂、学校、事业单位等部门对接,收集了解各单位部门需要办理身份证、居住证等证件的人员信息,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安排为单位部门人员集中专场办理。
今年3月11日至14日期间,笏石派出所户籍民警主动对接教育部门,详细了解在校学生需办理身份证人数情况,开设在校学生身份证“专场”办理活动。通过“统一受理、集中发放”的服务举措,及时高效为320余名学生办理了居民身份证。另外,近期月塘派出所在护航辖区学校复学过程中了解到六年级学生小升初需要使用身份证,但囿于学业繁忙、疫情影响等因素,大部分学生仍未办理。便提前主动与各个学校沟通联系,分批次安排办证。此次开展的“绿色通道”集中办证活动起始时间为4月8日至4月10日,将利用周末时间预计为11所小学263名六年级学生办理身份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