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受国务院命名表彰“特别能战斗刑警队”23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背包”精神的新发展和新成效。
23年来,这支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新机制,爱拼敢拼、能拼善拼,拼尽全力护航“晋江经验”、保护人民平安,“国字号”老品牌焕发出新风采。
拼从何来
“背包”精神历久弥新
很多晋江刑警都有这样的一个背包,包里常年装着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笔记本,笔等,这是为突然接到通知出差办案做好准备。
在今年3月中旬,晋江突发疫情期间,这样的背包更是常见。晋江公安民警辅警扛起背包冲锋到一线、打起地铺奉献在一线,与时间赛跑、同病毒竞速,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筑起平安防疫铜墙铁壁。
从“背包办案”到“背包住村”再到“背包战疫”,“背包”精神的背后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特质。
上世纪90年代,交通通讯不发达,为了高效率破案,当时晋江刑警大队常备有40个行军包,一旦有大案、要案、难案发生,刑警就会第一时间扛起背包,进驻到案发现场,案件不破绝不收兵,这种打背包办案的做法被老百姓形象地誉为“背包”精神。
“不求背包常打,但求精神永驻”,23年来,一代代晋江刑警以“背包”精神为引领,以老带新、接棒传递,时常重温每个背包、每块奖牌背后的动人故事,通过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师徒结对、刑警讲堂等,深化队伍教育整顿,加强党建工作,激发队伍干事创业的拼劲,让“背包”精神根植于心、内化为魂、外化于行,始终保持先进性。
受表彰以来,晋江刑侦大队先后29次得到省部级单位表彰,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福建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集体一等功等诸多荣誉,队伍始终保持“零违纪”。
怎么拼
“背包”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7月22日,晋江磁灶镇发生多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接警后,警方综合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游某通过砸车窗方式进入车内实施盗窃。接报后8个小时内,警方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游某,缴获部分赃款赃物。
聚焦突出刑事犯罪,持续推进类案攻坚,从八类案件、传统“盗抢骗”、黑恶犯罪、涉拐犯罪等传统犯罪到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着重发起打击传统犯罪集中歼灭战和打击新型犯罪持久战。
“特别能战斗刑警队”这面旗帜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晋江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5%,“两抢”案件100%侦破,八类案件100%侦破。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晋江市公安局将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全局中心工作来抓,刑侦大队四个副大队长带队对全市实行分区包干研判打击,建立统一接警、集中研判、联合侦查、集群攻坚的打击机制,强化专业技术支撑,通过整合全局资源、全警合成作战,将反诈工作纳入市平安建设等考评,构建“全警打诈反诈”“全社会反诈”格局。2022年上半年,电诈警情数、案件数、群众损失数分别比降41%、50%、58.4%。
为谁拼
“背包”精神照亮为民初心
从警为民,这是晋江公安的优良传统。
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举行的涉案财物返还仪式,晋江刑警在36摄氏度高温下搜山3小时,寻获破案关键线索,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追回群众被盗财物。
“没挽损,就不是真正破好案。”在快破案、多破案、破好案的同时,晋江刑警尽最大可能、最快速度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提升群众满意率。
“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就砸谁的饭碗。”面对种种诱惑,晋江刑警把执法质量当作“生命线”来抓,把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打造“廉能警队”的要求贯穿管党治警的全过程。严格落实“谁办案、谁审批、谁负责”,建立健全执法过错捆绑追责机制,一旦发现执法过错至少上追两级的责任,不让一份责任被悬空。
23年来,晋江刑警办理的案件中,没有一起因乱作为、不作为造成冤假错案,刑侦大队先后3次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2019年,晋江市公安局还创新推出了与晋江刑警“背包”办案一脉相承的社区民警“背包住村”“背包住企”工作模式,把安全送到群众身边,把群众声音收集上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案件线索摸排上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