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路段为何事故频发?新建道路是否存在设计隐患?近日,山东省新泰市公安局通过“事故地图”联动平台,成功锁定一处夜间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并完成改造。改造后,该路段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72%。这一成果,正是新泰市公安局借助“数据科技+社会联动”机制,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效能的缩影。目前,这张动态更新的“城乡交通安全地图”已累计收录近3万条数据,为城市道路安全治理注入新动能。
每一处标记都是警示
在新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一张动态更新的“事故地图”清晰显示着全市事故隐患点分布:红色区域代表高风险路段,闪烁的标记点则记录着近期事故详情。该平台整合了交警事故处置记录、市民上报信息及路况监控数据,确保地图信息动态更新。
“以往依靠人工统计,不仅效率低,还难以快速发现事故规律。如今,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算法自动聚类以及实时智能分析,我们能够迅速识别‘事故黑点’及其关联因素,及时推送隐患预警,精准调度执勤警力,并针对性地补强设施短板。”新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指挥调度科科长李云珠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分析1.2万条事故数据,精准识别出17个“高频事故带”,并自动研判列出12处需优先整改的路段。
截至目前,新泰市已完成7个隐患路口的改造工程。数据表明,这些路段优化后,交通事故数同比大幅下降81%,道路安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
2024年,新泰市公安局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敏锐发现,乡村地区摩托车、电动车事故占比呈上升趋势,随即开展“头盔守护”专项行动,在事故热点路段加装隔离护栏,并组织相关乡镇安全宣教小分队深入附近村居,广泛传播交通安全知识。今年以来,相关区域此类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35%。
新泰市公安局叠加“事故地图”与基础要素数据,发现由于城区“不夜城”商圈紧邻实验小学校区,周边事故大多与违停相关。他们通过“数据驱动+精准治理”,依托AI算法生成“拥堵热力图”“停车资源饱和度”等指标,精准分析拥堵成因。在调度警力勤务的同时,联动综合执法、商贸管理主体、周边社区,形成“团队”治理合力,优化“潮汐车道”,增设“限停区”“动态信号灯”,通过“泰易停”App推送闲置车位信息,减少绕行车辆,让商圈交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调控”,并在极端拥堵时触发应急方案。一系列举措实施后,该区域拥堵指数同比下降32%,市民满意度提升至91%。
处处有“安全哨兵”
清晨的十字路口,身穿荧光马甲的志愿者手持引导旗,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随手拍下破损的交通标志并上传至共享平台;遍布城乡的3.1万名“新泰义警”,更是化身无处不在的“安全哨兵”……
在新泰市,“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享共治模式已逐渐融入城市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
针对快递、外卖“骑手”、代驾“小哥”受“以快为上”的行业规则限制,易引发交通违法等问题,新泰市公安局创新推出“行业自律积分制”:企业通过规范骑手行为、参与交通劝导换取积分,积分可在行业内部折抵客户投诉处罚,还能到交警部门兑换头盔、手套等防护用品。某外卖平台区域经理坦言:“过去大家比拼速度,现在更注重安全。骑手们主动佩戴头盔、举报隐患还能获得平台奖励,积极性都很高。”
此外,新泰市公安局联合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发起“安全瞭望”行动,全体驾驶员经培训后兼任路况信息员。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报告道路险情200余起。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分享道:“在路上看到事故或拥堵,随手一键上报,这种成就感不比接单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