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郑州警察学院大三学生,今年5月,来到南昌铁路公安局福州公安处实习。对“福铁公安”,我早有耳闻,这里英模辈出,是一个有着光荣传承的英雄集体。看着办公楼荣誉墙上一连串闪亮的名字,我思考着:我如何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民警察?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与“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杨仁德取得联系,获得与他面对面对话的机会。在他的故事里,我找到了成长的答案。
事在人为,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任何事情,主动干与被动干,差别很大。”高中毕业后,杨仁德考入当时的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现郑州警察学院)。1999年毕业后,他先是来到福州铁路公安处来舟车站派出所当民警。而后,因工作需要,他辗转福州乘警支队、福州车站派出所,担任执勤民警、大队长,到现在的副所长,工作在一线已经24年了。谈到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他用一句话做了总结:“只要有理想信念,一切困难都能踩在脚下。”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杨仁德刚毕业时,也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有过迷茫的时刻。怀揣着满腔热情,想要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却也不知如何下手。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次,杨仁德回忆说。
第一次是他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着车站如同潮水一般的旅客,他难以从人群中观察和发现情况。“每个人感觉都一样,不知道工作从哪入手,当时确实感到很迷惑”。第二次是在乘警支队期间,车上警力少,对个人综合能力素质要求非常高,工作困难较大。“很想做出成绩,又条件有限、缺少工作经验,心里很着急。”
最终,在组织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杨仁德一次又一次将困难克服。他说,如果在追寻理想信念的道路上,战胜不了困难而半途而废,那一定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坚定逐梦,最是初心能致远
入警不久后,学好站车查堵本领,在岗位上发现违法犯罪、缉拿在逃人员,是真功夫。为此,杨仁德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一个人坐上绿皮火车从来舟跑到福州,向“铁路神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陈善珉拜师取经。那时,陈善珉和他的徒弟们立足祖国东南门户——福州火车站,凭借高超的站车查堵技能,查获大量的走私品、违禁品,抓捕大量在逃人员。
杨仁德说,从英模的身上除了学到很多查堵、查缉技能,更重要的是领悟了精神、收获了动力,也为自己的拼搏之路找到了方向。
在来舟站执勤的一天,杨仁德看见一名衣冠楚楚的男子带着两名女子步入候车室。杨仁德敏锐地发现,这名男子见到身穿警服的自己,眼中闪过一丝的慌张感。他立即上前盘查,男子称没带身份证件,只报了姓名、籍贯。杨仁德辗转联系到男子所说户籍地村委,查明男子系谎报姓名冒充他人。后经过调查和审讯,该男子是一名涉嫌故意伤害在逃八年的嫌疑人。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杨仁德回忆:“那次的成功,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奋斗激情。”入警时间不长,他先后2次立功,成为公安处管辖基层所队追逃旗帜,荣获了公安处“追逃标兵”称号。
2002年底,杨仁德调入福州乘警支队工作。他主动加班登乘列车查缉追逃,那时候“绿皮车”没有空调,夏天车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在列车上来回一趟,警服湿了干、干了湿,即使是大冬天,警服内衬也常常是湿漉漉的。
理想和初心指引着杨仁德的前行之路,当回望过去,重读年少理想时,他意识到自己对理想有过“误解”。“当时总想立大功,破大案。”但实际上,工作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做小事破小案才是常态。
一线工作既是对个人体力的磨炼,也是对精神上的历练。永远做“平安站车”的忠诚卫士,是一件平常而不平凡的工作。“我希望能实实在在的破一些小案,做一些小事。老百姓的认可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杨仁德诉说着他坚定而温暖的理想。
几年来,杨仁德共查获违法犯罪人员1600余名,为旅客群众做好事9400余件,捐资助困10万余元。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公安楷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新时代·铁路榜样、全国铁路先进工作者、人民铁道卫士等多项殊荣。
听完杨仁德的故事,让我也为未来从警参加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人民警察,没有什么捷径和诀窍,唯有面对群众危难不顾一切扑上前的勇气和为民服务时坚定纯粹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