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九零”后出生的城里姑娘,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但她没有追求都市的时尚生活,没有迷恋都市的繁华与斑澜,执念乡村振兴的情怀,来到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挂职锻炼,在乡土间谱写别样的青春之歌。她就是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三级主任科员、三级监察官谢达鸿。
“田间地头”式调研,实现“授人以渔”
2022年12月,谢达鸿主动向组织申请参加乡村振兴的行列,来到偏远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
初到乡镇,谢达鸿迅速转换角色,将镇上23个村视作23本待解之书,足迹遍布田间地头、高山低谷与泥路棘丛。走访中,村民杨殿用质朴的话语道出大伙心声:“姑娘啊,我们就盼着过上好日子,多些收入,让娃娃们也能过得好。” 这让她深知,产业振兴是实现村民愿望、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
当地水果品质优良,谢达鸿想在 “土特产” 上做文章,提出抱团发展,却困难重重。村民担忧投资风险与利益分配不均,新田村村干部张慧玲起初极力反对:“我当时觉得这事儿不靠谱。” 但谢达鸿不放弃,逐个找村支书、村干部、村民谈话调研。在她的努力下,张慧玲态度转变:“后来发现谢书记真心为大家好,很有想法,我就全力支持,还抽空帮忙直播。”
在振兴乡村的路上,谢达鸿人到心到手到,坚持实地调查研究,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并勇克难关推动落实,强村富民,激活偏远乡镇振兴信心,实现“授人以渔”式长效助贫。
打造电商团队,推动产业振兴
谢达鸿大胆探索,推动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芷江红村共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出 “心惦有品” 公用品牌,推广涵盖黄金梨、麻麻柚、菜籽油等本地特色产品。
无论严寒酷暑,谢达鸿带领村民拍摄农特产品宣传片;在腊月雨雪天气奔波省农博会,对接销售渠道。一番努力成效斐然,村集体增收近 260 万元,采购帮扶农户近160万元,提供本地务工2700余人次,今年还为脱贫户、监测户新增30个就业岗位。
为拓宽农产品销路,谢达鸿着力打造本地电商团队,组织电商直播培训。她在23个村工作群发动全镇居民参与,逐渐培养起一支由村干部、年轻宝妈、大姐组成的本地电商团队。家园村村民吴柳飞自豪地说:“我们一开始啥都不懂,谢书记就带着我们一点点学,现在淘宝、抖音卖货都没问题了。” 仅去年11月至今不到3个月时间,已售出麻麻柚2万斤。
谢达鸿强化党建引领,建立“连村联创”模式,推动六个村集体出资成立联创企业,助力多村共同发展。今年,联创企业新增水果冷库、仓库等设施,开发70亩黄金梨示范基地。品牌经营之路也不乏波折,有的村支书倾向短期回报,谢达鸿坚持 “走出去” 谋长远。一番激烈争论后,上坪村村支书刘永健感慨:“谢书记一直坚持,还拿出详细规划,慢慢我就被说服了。现在看来,真得敢想敢做。”
心怀初心使命,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
“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会及时帮助解决。”镇干部都这么说。去年上半年的一天,谢达鸿在下乡时遇到71岁眼疾老人发病,她马上借来一辆车,将老人护送医院,又帮忙办理入院手续,老人得到及时救助后很快重见光明。
每逢重大任务,谢达鸿冲锋在前,坚决完成。2023年11月,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全镇开展“两非”整治,她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经常忙到深夜,圆满完成了土地非粮化整治。2024年6月下旬,芷江县多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新店坪镇发生洪灾,她与镇村干部24小时值守,排查险情、转移群众,没有一名群众伤亡、一宗大件财产损失,守护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谢达鸿感言:“在省城时,我关注自己小世界。来到这里锻炼,我看到大社会,看到了农民的需求与梦想。这段挂职经历是我的一份宝贵财富,让我懂得担当,更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两年来,谢达鸿既“挂名”,又“挂心”、“挂事”。她的故事还在续写,带着初心使命续绘乡村振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