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总有一些人默默奉献,用坚守和智慧书写不凡篇章。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圭塘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朝晖便是其中一位。他创新治理机制、化解矛盾风险、倾情服务群众,从风华正茂到两鬓微霜,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岁月里留下了无数坚实的足迹。34年的从警生涯,他扎根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凭借创新精神破解治理难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42项荣誉,带领辖区连续四年获评“三零社区”,这也让他成为社区居民心中亲切的“晖哥”。
创新机制,打造基层治理“雨花样板”
“陈警官,真得好好感谢你们!要不然我们漏水这事还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呢!”3月25日,居民张大姐满脸笑意,快步走向正在辖区巡逻的陈朝晖。张大姐提及的漏水纠纷,涉及六户业主,一度让大家十分头疼。好在,在广顺源社区综治中心调解团队的努力下,问题顺利解决。
自2015年调任圭塘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后,陈朝晖便通过多方协调,推动成立雨花区首家社区综治中心,整合民警、综治专干、物业等多方力量,集合了纠纷调解、巡逻防控、帮扶教育、护校安园等多项职能,构建“法治为基、自治协同、德治润心”的治理模式。通过“物业议事会”年均化解纠纷75起,满意率也上升至98%,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相关经验也被写入了2025年雨花区政府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治安防控,陈朝晖还依托社区综治中心,牵头组建了32人的“社区警务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物业、业委会、志愿者等,他们联动开展治安巡逻、矛盾排查工作。得益于这一举措,2024年以来,辖区电诈案件下降38%,盗窃案件同比下降52%,辖区连续四年获评“三零社区”。每每提起社区民警陈朝晖,社区书记汤琳总是交口称赞:“他说话直爽,办事利落,居民找他帮忙,他都会想尽办法解决。”
矛盾调解,“121”工作法破解“硬骨头”
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时,陈朝晖展现出了卓越的调解能力和智慧。对于噪音扰民、家庭矛盾等“小案”,他注重情理法融合,用心用情解决问题,每天手机都会收到群众因这些“小事”发来的感谢。面对复杂纠纷,他还探索形成“121”梯次调解与“5+N”多元联动相结合的治理新模式,啃下多块“硬骨头”。
圭塘街道某小区自2006年起,部分居民违规占用消防连廊。尽管相关部门多次拆除均因业主抵触未能成功。陈朝晖接手后,一头扎进群众里,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精心规划调解方案。他先组织业委会开展一个月的宣讲工作,再针对阻力最大的业主上门一对一沟通,用真心消除了业主抵触情绪,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成功让被占用长达17年的消防连廊恢复畅通。居民陈先生感慨地说:“陈警官为了这事忙前忙后,跑了不知道多少趟,连廊能恢复,多亏了他!”
“121”梯次调解法构建了三级调解闭环,首先由物业“单兵作战”,快速响应处置,若问题复杂,则升级至物业与社区“双线协同”,针对“疑难杂症”,启动社区警务“一盘统筹”,确保矛盾不积压、不升级。这一模式既压实了主体责任,又实现了纠纷“分级诊疗”,全年超70%的纠纷在首层即被高效化解。
对于“121”模式难以攻克的难题,则配合“5+N”调解机制,由社区民警、司法专家、专业律师、综治骨干、物业经理5类核心成员组成,“N”则动态吸纳网格员、楼栋长、行业代表等社会力量,形成法律、政策、民情“三力融合”。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攻克辖区“多年积案”复杂纠纷51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难事联动终结”。
为民初心,“24小时”在线的“社区守护者”
陈朝晖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是辖区居民和商户心中“24小时”在线的“社区守护者”。他的手机号、微信号就是辖区群众的“报警号”,手机里5000余名微信好友大多是辖区居民。在十年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他坚持“脚板+指尖”工作法,每天走访群众、巡查重点区域,年均记录200余篇民情日志。他建立12个“警民微信群”,覆盖5000余名居民,实时推送反诈、防火等安全提示。
作为辖区9所校园的“平安卫士”,陈朝晖日均巡查3万步;担任社区副书记期间,他推动为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设备,惠及23户家庭;今年春节期间,他通过发放安全告知书、划定集中燃放区域、加强重点时段巡逻督导,有效引导居民文明燃放,各小区节日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真正实现了“喜庆不减、平安相伴”的和谐氛围。
34年从警路,陈朝晖以“忠诚、实干、担当”为信条,用“脚板+指尖”的工作法诠释了“派出所主防”的深刻内涵,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篇章。在基层治理创新的征程上,“晖哥”的故事仍在续写——那里有忠诚的底色、为民的初心,更有一名共产党员对使命的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