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这座被誉为“康巴第一镇”“泸定东大门”的千年古镇,既承载着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又在新时代绽放出平安建设的璀璨光芒。泸定县公安局冷碛派出所,这支扎根基层的公安铁军,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初心守护民心,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自1983年建所以来,冷碛派出所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队伍建设的“根“与“魂”。建所42载,一代代民警辅警初心如磐。在“康巴第一镇”的晨光暮色里,他们穿梭于古镇巷陌,用脚步丈量平安,以初心守护烟火;他们驻足在花田阡陌间,让警徽映衬油菜花海,用坚守护航乡村振兴;当暴雪封山时,他们用脊梁扛起生命通道。
“治安环境很好,我们特别安心!”在冷碛镇老街经营商铺的朱先生,道出肺腑之言。这位来自四川广安,在此定居二十载的商户,见证着二郎山麓的治安蝶变。
面对辖区12个行政村、2个社区的复杂治安形势,冷碛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以打造泸定公安“红桥警务”名片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该所探索建立以”“1+4+N”(1名片区警长+4名驻村辅警+N名村综治员、网格员、交通劝导员)为基础的农村警务工作新模式,通过夯实基础信息采集、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和完善警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夯实农村警务工作。
“群众翻不过的山,我们替他们翻!”这句承诺背后,是户籍民警顶风冒雪为身体不便群众上门办证的暖心故事。17岁的小林因身体原因未办身份证,民警驱车穿越云雾缭绕的盘山路来到他家,完成信息采集等工作,更留下“证件送上门”的承诺。
为孤寡老人代办户籍、帮务工人员集中送证、设“户籍绿色通道”……派出所民警用脚步架起警民“连心桥”。
“胡贵涛调解室”里,金牌调解员胡贵涛以“ 一听二谈三换 ”调解法,用法理情化解家长里短。近日,派出所民警走村入户时接到反映,一群众将自家房屋租赁给施工单位,双方因租赁期间房屋使用和卫生问题已经多次发生争吵。了解到该情况后,胡贵涛以法理教育、以情感化、以事理说服,劝解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双方终于达成和解。
在纠纷调解现场,以“现场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会商办”机制,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个高原小镇落地生根。
近年来,随着泸石高速、石渠高中等重点项目落地,冷碛派出所创新“项目警长制”,将警务室设在工地旁。当村民因补偿问题阻工时,“项目警长”小邓联合多方召开听证会,既维护群众权益,又保障施工进度,换来企业赠送的锦旗。
千年银杏树见证岁月变迁,冷碛派出所的守护却始终如一,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让“红城泸定”的平安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