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张大姐,你这剪得不对,不能看它长得好,就舍不得剪……”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红星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里,黔西南州公安局民警、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戴永亮拿着剪刀示意一旁的张大姐如何修剪枝丫。
“戴书记,我们今年产量这么高,虽然果子是小了点,但甜度和销量都在,你说经过我们的科学培育,明年的果子更大、更甜,我们能拿到的分红会不会更多啊!”张大姐笑着问道。
戴永亮看着这满山的猕猴种植基地,回想去年这个时候,他刚到红星村,发动大家再种猕猴桃时,大家都很抗拒。现在,大家都希望能多种点。
红星村地势高,境内多岩石结构,只能种植玉米、土豆……在脱贫攻坚期间多次尝试种植猕猴桃,但由于“先天不足”,长势总是差强人意。
戴永亮来后,他还是决定再试试,于是精选4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为了提升猕猴桃产量和口味,戴永亮先后到四川广元、云南建水等地寻找“实干派专家”,到农科院果科所找“学院派专家”进地指导。“猕猴桃口感的提升,主要是在施第二次肥的时候,注意肥料的配比……”说起猕猴桃种植“秘诀”,戴永亮说得头头是道。
“今年的猕猴桃产量比前几年翻了几翻,还甜!”村民肖明芬看到枝丫上长满了猕猴桃,那种丰收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她看到了“希望”。
“猕猴桃前几年产量低,几乎没在普安县以外的地区销售,但今年突然增产,压力很快随之而来。”戴永亮想到了黔西南州公安系统这个“庞大”的市场。
于是,戴永亮借了一辆皮卡车,和村支书拉着猕猴桃“全州跑”,三天时间销售了1万斤猕猴桃,物美价廉、香甜可口的红心猕猴桃赢得全州公安民警一致好评。
此外,借助东西部警务协作的契机,戴永亮将目标盯准了宁波市公安局。
“24小时车程,开了两千多公里。”为了拓宽猕猴桃的销售渠道,戴永亮带着三个村民,满载着6000余斤猕猴桃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在宁波市公安局协助下,仅3天时间,鄞州公安分局上千名民辅警参与,共采购1002箱5650斤,采购金额近6万元。
改良种植增产,新增产业扩产。戴永亮根据当地桩网设施,多方考虑下选择了种植藤蔓植物葫芦。
起初,因为路途远,位置偏僻,很多葫芦厂不愿意到红星村,在戴永亮的多次邀请并承诺给予最大限度的方便和提供多方服务后,葫芦种植户杨胜勇才答应将产业落户到红星村。
通过对红星村的气候季节变化进行综合考虑,为了保守起见,杨胜勇最终种植四百亩。却不料,这里雨水充足,种植效果比预期的好,曾经的荒芜之地变成了普安县的“后花园”。
“我们这里变成了普安的后花园,来这拍抖音的人特别多,山东、湖南、云南等地的葫芦丝厂和葫芦工艺品加工厂,纷纷抢着到我们这里来购买,有一次在地里都吵起来了”。在葫芦地里,戴永亮捧着一个大葫芦笑起来,满脸骄傲。
如今,在戴永亮带领下,红星村探索出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一村两果”特色产业格局。
“今年‘两果’增产增值,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明年我们将探索电商模式,让红星村的产业走出去。”
现在,戴永亮和村委班子有了拓宽销售的新思路,他们计划着让猕猴桃搭上电商销售“快车”,确保果子不滞销、果农收益有保障。
产业有收成,村民有收益,红星村将盈利的15%作为分红分发给176户村民;余下的85%,一方面作为给群众的土地流转费,另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临时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红星村猕猴桃和葫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村50多户村民就业。
产业做起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今年红星村群众参加猕猴桃和葫芦种植劳作,务工收入合计达到100万元。村民伍鹏直言:“自从在村里上班,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补贴家用,生活越来越好了!”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红星村不忘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机结合,戴永亮和驻村工作队致力当好国家政策的“宣讲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来到群众身边,加强宣传教育,人居环境换了新颜。
“以前村里道路两侧杂草丛生,长时间没人清理,生活污水横流,现在村里进行整治并修订村规民约进行约束,家家户户环境卫生大变样。”村民刘凡美对村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现在,红星村里,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纽带,一排排民房宽敞明亮换了新颜,一个个猕猴桃和葫芦挂满枝头,村民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