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的一声争执、家庭的一场争吵、生活的一次摩擦……看似琐碎的矛盾,若不及时化解,可能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获悉,关岭警方牢固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切实把矛盾纠纷防范在萌芽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事发当地,解开群众心里“疙瘩”,全力守护群众平安。
6月12日,永宁派出所民警在辖区走访时,得知云峰村一群众因在邻居家的树林里放牛而发生纠纷,民警立即赶往现场。经了解,唐某在邻居李某家山地附近放牛,因李某家山地里种有树苗,担心被唐某家牛损坏,于是上前劝阻而发生口角。为防止矛盾升级,民警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将当事双方请到村委会坐下来进行调解。民警积极向二人宣传相关法律,耐心劝解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经过1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唐某和李某各自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向对方道歉,并承诺今后遇事冷静处理,以确保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
岗乌镇岗联村的姜某与侄子因一块门前土地的权属问题多年来争执不休。这块巴掌大的土地,因历史遗留问题权属不清,成为横亘在叔侄之间的“堵心石”——土地登记在侄子名下,却生长着姜某早年栽种的树木,树木被砍伐后,双方各执一词。对此情况,村支两委、综治办、司法所都曾经分别多次调解过,但均未成功。近日,岗乌派出所积极联合司法所、综治办及村支两委,组建调解工作小组,以亲情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周边村民、翻查历史档案、宣传土地法规,深入开展纠纷化解工作。针对当事人各执一词的情况,参加调解的民警辅警既尊重土地权属事实,又兼顾姜某种树的付出,做通双方思想工作,由侄子补偿树木损失,姜某认可土地使用权归属,叔侄俩终于放下各自成见,笑着握手言和,数十年的积怨终得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