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河口口岸,肆意蒸腾而起的热浪让人仿佛置身烤炉,难以忍受。
“换班咯,这都站一上午了。”辅警陆彪全身上下被防护装具包裹的严严实实,缓步走向哨岗,向正在执勤的民警刘思聪喊道:“快休息一下,吃口饭去。”刘思聪将执勤装备交接完毕后回到休息室,随意的扒拉两口还在温热的饭菜,就靠在休息室的长椅上睡了起来。
这是刘思聪参与口岸闭环勤务的第21天,除了他以外,还有4名战友一同闭环守护在这里。
在“争吵”中选出了5名队员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也是党员,还单身,没有过多家庭牵挂,我先上。”
“我年纪大了,是老同志,我必须先上!”
......
3月21日,在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民警大会上,平日间一向和气的战友们,竟然红着脸扯着嗓子“吵“了起来。这次大会的目的是为了选出第一批参与口岸闭环执勤的突击队的成员,大家针芒相对,争抢着仅有5个的“珍稀”名额。
驻地疫情形式愈演愈烈,站党委紧急启动了处置预案,开启了口岸完全闭环执勤模式。因为是首次启动这样的勤务模式,第一批参加的队员选拔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重任,刚好落到了轮值的执勤一队身上。
“突击队员需要闭环执勤多久,目前还不确定,可能是14天,也可能是1个月,这中途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得队员们自行解决。”执勤一队副队长陈磊在大会上强调道:“我肯定要去,作为队领导,我必须做出表率,接下来点到名字的人出列。”
“刘思聪,王俊,陆彪,石成刚,你们四个人现在回去收拾一下,今天晚上就开始任务!”
当天晚上,选定的五位突击队员,在简单收拾被装后,在专用转运车辆的护送下进入口岸,至今,已有21天。
夙兴夜寐,枕戈待旦的执勤生活
下了几天的雨后,河口迎来了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阳光毫无遮挡肆意的挥洒在口岸国际公路大桥上,阵阵热浪蒸腾而起,带着长长的桥面和执勤人员的身影一同扭曲。那防护服中的闷热感可想而知。
“我们的任务就是监护好这里,严防冲闯关、偷渡等行为发生。”突击队员刘思聪穿戴整齐,矗立在大桥上说:“热是肯定的,防护服内的闷热感一开始还很不适应,稍微一动,汗水就止不住的流,但日复一日也就慢慢习惯了。”汗水顺着他的额头鼻翼不断滑下,浸湿的口罩紧紧贴合着面部,可眼神是那么坚毅。
河口县地处热带地区,初春时节的气温就达到了34度,对于需要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具的民辅警们来说,无异于身处“蒸笼”,汗流浃背,就连呼吸也变得困难。为减少防护服穿脱风险和浪费使用,大家都很默契的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等到下勤后,脱去防护装具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双手也被汗水浸泡起了无数褶皱。
“在闭环勤务期间,民警除了就餐和睡觉时间,几乎无时无刻都要穿着防护服,这对大家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陈磊说。
到了夜晚,气温不如白天那般咄咄逼人,河面上阵阵吹拂的微风让民辅警们得以褪去白日的浮躁,丝丝凉意安抚着他们的内心。
“晚上我们分班值守,确保24小时都有人在岗在位。”凌晨2点40分,民警王俊在对口岸限定区域进行巡逻,不断的行走驱赶着渐渐涌上来的睡意,防护服摩擦间发出的“莎莎”声毫无违和地融进了四周的虫鸣鸟叫。另一名战友,他的搭档,辅警石成刚正在值班室里休息。只见他横躺在长条椅子上,眉头紧皱,能看得出他睡得并不安稳。
“口岸条件有限,没有充足的库室安置休息场所,为了工作方便,大家就和衣睡在休息室内,一觉过后免不了的腰酸背痛。”王俊接着说道:“习惯了也就好了。”
特殊时期,这一把长椅,竟成为了突击队员仅有的床铺。
一通电话,道不尽的担忧和思念
刘思聪不想让家里人担心,在和母亲视频通话时,对于自己参与口岸闭环勤务的事情闭口不谈。每当母亲问道“你最近怎么都穿着防护服和我通电话”时,他总是打个哈哈。
“这不是在上班吗,就是要穿防护服的。”话还没说完,屏幕对面的母亲脸色已经黯淡下来,“哪有连续十几天都这样的,你是不是参加什么防疫任务去了?”
眼看有些瞒不住了,面对母亲的追问,刘思聪忙接着说道:“我这里很安全,我会保护好自己,没有事的。”
“我知道你有你的职责和使命,我不会阻止你。”母亲平静的说道:“保重安全,不要让我担心。”
刘思聪感觉鼻头一阵阵的发酸,有种想哭的感觉。他现在只期待疫情快些过去,才能回家多陪陪母亲。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战友们身上。
“这是爸爸吗?”
电话这头,面对儿子的疑问,陈磊的心里咯噔一下,厚厚的防护服和口罩,挡住了儿子心中父亲那熟悉的脸庞。他控制了情绪,忙向儿子解释道“没错!是爸爸,爸爸正在工作,想爸爸了吗?”
“想!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有道数学题不会做了,你教教我。”儿子说道。
“等爸爸工作结束了就回家教你好不好?”陈磊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顺着眼角浸入了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