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9日,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河口边境管理大队联合河口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通过循线深挖、专案侦查,历时三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贩卖毒品案,缴获毒品8.47千克,毒资及违法所得共计613万元人民币。
“二审维持原判,死刑!”近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消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在这圆满结案的背后,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4根细针管,背后暗藏玄机
“你找谁拿的?”“10多天前吧。在南屏那边……”
面对询问,吸毒人员王某心怀侥幸,顾左右而言他。民警当即打开他的皮包,几根细针管从一个金色的盒子里滑出,这分明就是海洛因注射剂!而随后的尿检呈阳性,更是证明了民警的判断。
2020年11月,执法调查队民警通过群众举报线索,打零收戒了一批吸毒人员,并查获其随身携带的海洛因注射剂,王某正是其中之一。查阅档案后,民警发现其中多人均为复吸。“找到毒品来源、彻底斩断毒品源头,是打击涉毒犯罪的关键。”执法调查队大队长说。
在审讯中,民警发现他们的社会关系极其复杂,但千丝万缕中又互有联系,经过分析,民警判断,这些吸毒人员的毒品上线很有可能就潜藏在个旧市,只有找到这些零星买卖毒品的人,才可能找到毒品源头。
此时,一张巨大的贩毒网络已缓缓在民警面前铺开,精确抓住其构建的关键点,成为摧毁贩毒网络的关键。
民警立即成立专案组赶赴个旧市,开展摸排走访,“这些社会闲散人员数量很多,提供的信息十分繁杂,为摸排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专案组逐渐有所收获,得知“有夫妻俩长期在个旧市贩毒”,民警尝试缩小范围,一名可疑女子进入民警视线。
奢靡之外,是全家沉沦毒网的疯狂
见不得光的犯罪活动,往往伪装在不符合常理的现实之下。
37岁的李某,是个旧市人,自小在绿春县长大,没上过学,此前一直辗转多地,以打零工为生。
但是,在亲戚朋友眼中一直经营惨淡的无业游民李某,自2015年起突然“暴富”:在个旧市购买多套房产,在老家绿春修建新房,甚至还购买了一辆奔驰轿车。对外资金交往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李某“暴富”的原因让人不解,她的行踪也显得格外神秘。
这引起了专案组民警的注意,“当时我们核查李某的信息发现,她的丈夫卢某2015年因贩卖毒品入狱,她的亲弟弟也因为贩毒在2018年被判处死刑。”全家因贩毒走上不归路,也进一步加深了李某的嫌疑。
此外,专案组还发现,李某经常和吸毒人员接触,这更让民警确定了下一步侦办方向。此时,另外一个疑问浮上民警心头,“如果李某就是吸毒人员的上线,那么她的毒品又从何而来?李某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的?又在给谁汇款呢?”
警方通过工作发现,李某的汇款最终落地在普洱市。专案组重点围绕李某开展进一步侦查,逐步摸清了这条从普洱购进毒品,通过长途汽车或自驾车辗转运至个旧市区,再由李某零星贩卖给吸毒人员的贩毒通道。这些巨额资金很有可能就是张某购买毒品的毒资。
民警长时间在车上蹲守,吃饭、睡觉全在车上解决。“我们已经坚持了那么久,绝对不能放弃!”
90天蹲守只待一网打尽
凌晨一点左右,个旧街头灯火通明,路上行人稀少、步履匆匆。
一辆黑色高档轿车快速从某小区驶出,隐匿入夜色中。“快跟上!”另一边,车内蹲守的民警驱车迅速跟上,车内每个人都双目布满血丝,却紧捏着拳头,死死盯着前方。
只见李某在一个红绿灯路口突然拐弯,驶入一处居民区中,随即又驶出。没有交易,民警只能无功而返。
在耐心的蹲守下,机会终于来了!
2021年2月19日7时许,李某从住处走出,行色慌张,民警立刻警觉起来。在跟踪布控中,民警发现李某频频使用手机接打电话,而与李某通话的人正是普洱籍女子“娜姐”。此前,娜姐就因与李某往来密切而引起警方关注,这一通来自普洱的电话,无疑让熬夜蹲守的民警为之一振,三个月的疲惫一扫而光。
对此,专案组着手研判,制定了缜密的抓捕计划。19时许,一辆出租车在李某租住处楼下停下,车上走下一名比李某年纪稍长的女子。
民警仔细观察着,天色越来越暗,10多分钟后,李某和女子下楼,二人步履匆匆,神色凝重,此时她们手抬一矿泉水包装箱。
“干!”经过反复斟酌,队长一声令下,办案民警迅速冲出。
“不许动!”“站住!”……雷厉喝令,将静谧的夜空划破。专案组民警从四面包抄,迅速将两人按倒在地,全程不过数秒。
随即,民警将剩余毒品和上百捆包裹的现金一一从二楼出租屋中翻找出。面对铁一般的证据,两名嫌疑人依然百般抵赖,互相推诿,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
经称重,办案民警当场缴获冰毒片剂5569.39克、海洛因1950.7克、鸦片217.39克、冰毒晶体709.21克,共计8.47千克,毒资268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