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政协继续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献计出力,紧扣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建言资政。”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4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
高质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去年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的开局之年。”刘结一表示,一年来,十四届全国政协在历届全国政协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3年,全国政协在经济建设方面,围绕“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议题;在文化建设方面,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等议题;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议题进行深入协商,以高质量建言体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作为。据介绍,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举办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共有5087人次参加协商,1602人次发言,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经济议题是协商议政重点
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2%,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过去一年,我们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刘结一表示。
2023年,全国政协就一系列宏观经济和重要经济议题协商议政,在助力经济发展方面开展扎实有效工作。据介绍,全国政协密切跟踪研究经济形势,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协商议政,助力高质量发展;围绕突出问题调查研究,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献计献策。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民营企业家,他们积极反映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社情民意,参与有关调研和协商议政活动,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政协将继续就经济领域重要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议政,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各界共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也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十年来,我国政府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搭建起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刘结一向在场中外媒体记者介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是全国政协对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年来,全国政协同50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交流互动,同41家国外智库和12个民间组织新建立联系,成立十四届全国政协中非友好小组,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刘结一表示,2024年全国政协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广泛深入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在回答记者关于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问题时,刘结一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
如今,经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出境的港澳客车数量大幅增加。刘结一认为,这是港澳与内地居民的“双向奔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效快捷的通关措施让大湾区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一年来,全国政协通过多种形式围绕大湾区建设协商议政,就加快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优化金融数据跨境合规体系、建立跨区域人才共享机制等方面建言献策。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在广东多地调研考察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促进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据介绍,全国政协还将围绕“发挥港澳在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调研,推进粤港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衔接”、民生互惠“心相融”。
(中国警察网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