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在东北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南军区警卫营三排九班11名战士,奉命接管海城车站,在断壁残垣上成立了海城车站派出所(以下简称:海城所)。他们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一手打击敌人,恢复铁路运输;一手生产自救,服务人民群众,赢得社会广泛赞誉。1964年6月,公安部颁布命令,授予沈阳铁路公安处海城车站派出所“公安战线上的好八连”荣誉称号。
如今,大大小小的荣誉牌匾挂满了海城车站派出所荣誉室。75年来,派出所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38次,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称号400余个。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光荣群体任凭岁月更迭,始终旗帜高扬?翻开海城所的历史,答案自现其中……
一把锄头,述说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把镢头、锄头就是民警开荒时用过的。”
“这把锈迹斑斑的水壶,是民警缴获的战利品,他们修修补补用了19年……”
海城车站派出所“所史室”里,曾任海城车站派出所第十五任所长的冯和平,如数家珍地讲述着一件件被海城所民警响为“传家宝”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他的深情讲述,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建所初期,百废待兴。面对秩序混乱、供应短缺等重重困难,第一代海城所民警在所长王德禄的带领下,打击敌人、恢复秩序的同时,开垦荒地坚持生产自救,节约粮食捐献衣物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1949年初,全国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放,几乎每天都有运送物资的军列从海城站发出。为了尽快抢运物资,民警们利用休班时间和装卸工一起抢装抢卸,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敞车里押运物资前往山海关。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趁着临时停车的功夫,到站台上活动活动冻僵的腿脚。
物资供应紧缺,他们就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开荒种地。1949年至1954年,5年时间民警们开垦良田17亩,粮食蔬菜不仅自给有余,还用来支援友邻单位和困难群众。
为了节约煤油,民警们除了办案学习外,其他时间都不点灯。冯和平回忆起老所长讲的“党小组会”故事,一个细节至今难忘。那时,每逢开党小组会,3名党员就扛起枪、借着月光从海城巡逻到南台,往返十多公里,边巡逻边开会,既节省了煤油,也完成了任务。
海城所民警坚持生产自救,捐粮捐物的事迹很快传播开来。1950年,被上级机关授予“团结立功集体”。196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以“公安战线上的好八连”为题,报道了海城所民警响应国家号召,生产自救,把余粮奉献给人民,把棉衣棉被捐献给抗美援朝前线的事迹。
1964年4月,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为派出所题词:“学习海城车站公安派出所热爱人民,和人民靠得紧,对敌人打得准、打得狠”。同年9月,公安部授予海城车站派出所“公安战线上的好八连”荣誉称号表彰大会在沈阳召开。
自此,海城车站派出所成为全国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
一套《毛泽东选集》见证警民鱼水深情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1964年2月,第一任雷锋班班长张兴吉到海城所交流时,将一套四卷雷锋生前读过的《毛泽东选集》赠送给派出所。《雷锋日记》中很多文字就来自这套书的批注,雷锋用红笔做的眉批清晰可见。
这套《毛泽东选集》在海城所民警心中是无价之宝,一直珍藏在所史馆。直到2002年,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扩建,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雷锋,民警们忍痛割爱将这套珍藏了38年的《毛泽东选集》捐给雷锋纪念馆。
目前所里这套《毛泽东选集》虽然是复制品,但雷锋精神已在民警心中扎下了根。
在所史室的墙上,“海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合影已经挂了近40年。帮助过她的民警早已退休,但“海生”的故事却在一代代海城所民警中口口相传。
1984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名从辉南去营口的孕妇因突然临产提前在海城站下车。因人生地不熟,陪同的丈夫急得满头是汗,不知所措。民警刘亚刚发现后,急忙组织人将孕妇送到医院,孩子平安降生了。第二天刘亚刚又和爱人买了几斤红糖、煮了20个鸡蛋送到医院。产妇和丈夫看到一个素昧平生的警察这样热心,感动得热泪直流,她们给孩子取名“海生”,为的就是纪念这一难忘的经历。这张照片,就是“海生”5岁时,一家三口到派出所看望民警时留下的。
“时时想人民,处处爱人民,事事为人民”,是海城所民警总结提炼的所魂。海城车站派出所教导员王理想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们一代代海城所民警践行这一所魂,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无限热爱,血脉传承,传统不丢……
1975年海城地震,民警们冒着生命危险疏散旅客;1985年辽南水害,民警们跳进洪水中用身体堵口子、保线路;1997年站前发生火灾,民警们置生死于度外,冲入火海抢搬物资;2012年,辽南突降暴雨,10余名民警雨中撑起爱心伞,将旅客逐一送出站,自己却浑身湿透……
立足岗位服务旅客的同时,民警们还把雷锋精神的种子向社会延伸。他们捐款资助10名贫困儿童至小学毕业,确定10名民警结对帮扶;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辖区敬老院、“五保户”,为老人理发、送上慰问品。
为了延续雷锋精神,他们聘请现任雷锋班的班长为名誉教导员,并加入“雷锋精神传承团”;组建了“郭明义爱心团队海城所分队”,开展“尊老敬老”“扶贫助学”等多种爱心活动;他们建立驻村警务室,开通为民服务站,将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送到百姓的田间地头。
一腔热血诠释忠诚担当
“如果当时枪响了,想过后果吗?”
“说实话,一瞬间的事,来不及多想。候车室都是人,想的就是不能伤及旅客。”
面对记者的提问,回忆起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今年4月刚退休的老民警王恩会笑着说,如果再让他重新选择一次,他依然毫不犹豫冲上去。
朴实的话语背后却是生与死的考验。1990年2月3日,2名持枪歹徒从沈阳窜入海城,预谋到西柳服装市场实施抢劫。两人在海城车站见到民警时的反常举止,引起了王恩会的警觉。王恩会和战友一起将两人带回审查的路上,一歹徒企图起身逃跑,并掏枪对准赶来增援的战友。危急时刻,王恩会跃身而起,扭住了歹徒的左臂,抓住枪筒掰向上方,万幸的是子弹被卡住,枪没有响。这一仗,当场缴获“五四式”手枪2支,子弹34发,弹夹3个,匕首2把。公安部为海城所荣记集体一等功,王恩会荣立个人一等功。
对待人民群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违法犯罪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海城所民警在多年的对敌斗争中煅造出的政治本色。一代代海城所民警在生与死的搏杀、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
——1984年8月10日,4名盗窃军用枪支的犯罪分子企图到大连劫船外逃。民警付立柱、李春林飞奔登上已鸣笛启动的602次列车,会同乘警实施抓捕,为破获震惊中外“8·10”案件立了大功,专案组当场缴获手枪6支、冲锋枪2支、子弹169发。
——2004年8月25日,时任教导员薛洪利在盘查一名嫌疑人时,该男子突然抽刀行凶。薛洪利赤手与歹徒搏斗,最后倒在血泊之中。
——2010年9月2日,民警毕俊清面对盗窃机动车后强行驾车逃窜的歹徒,挺身上前,被拖出300多米后血洒当场,献出了年仅42岁的宝贵生命。
“只有熟悉了历史,才能汲取前行动力。”现任所长高健路是海城车站派出所第26任所长。他说,每一件传家宝都是老一辈海城所民警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枚奖章背后都是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到所新警的第一课就是到所史馆学习派出所的历史,这样能更真切地感悟“公安战线上的好八连”的内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激励大家秉持初心不懈前行,将“好八连”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