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日,在淮海战役的隆隆炮火声中,古城徐州解放,回到人民怀抱。1949年的5月,以铜山县警察局为前身的徐州市公安局组建新的交警机构,成立了交警队。从这一年开始,徐州交警开启了书写“对党忠诚”和“人民至上”鸿篇巨制的新纪元。
建国初期:从“大圆圈子”到木质简易岗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徐州交警便走上了三尺岗台。从手持红绿小旗到改用红白相间的指挥棒,他们在街头吹响交通警哨,担负起指挥车辆、疏导行人的安全职责。坚挺的身姿、标准的手势,凝聚成初代交警人坚定无悔的光荣岁月。
交警队成立后,共设有交通执勤岗位28处,主要设在徐州市党政军办公地址周边道路及彭城路口、中山路口、东站路口等路口路段,分别属于四个公安分局。那时的徐州交警没有先进的装备,也没有丰富的经验,执勤人员只能用红绿旗、交通指挥棒,配合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指挥过往车辆。
“那个时候就在路当中围一个大圆圈子,站那个地方,风吹日晒,但我非常热爱。”徐州第一代女交警司霞面含微笑地说着。
回忆往事,司霞依然清晰记得,徐州市公安局第一个女子交警班成立的时间是在1959年上半年。1959年5月13日,徐州市公安局从机关、分局和民政等部门抽调了14名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女同志,组成了女子交通民警班。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就开始上岗执勤了。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50年代后期,徐州在几处重要的路口交叉处安装了木质结构的简易岗亭,并于1958年购置了三套手控式交通指挥信号灯,分别安装在中山路与淮海路交叉口和东站、天桥三处,结束了徐州无交通信号指挥的历史。
成立女子交警班后,14名女同志实行三班倒,从早6点到晚10点上岗,班长叫刘清昌。她们主要负责的执勤路段在中山路、淮海路、大同街、青年路、解放路。解放路北口是市政府,大同街、中山路、淮海路是繁华商业区,在这些路段站岗任务艰巨。一个班两个人,一人负责巡逻,一人负责站岗。重点整治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遇到这种情况,把人叫回来,重走人行横道。自行车有规定线路,汽车按规定行车、停车,不能违规。
司霞说:“当交警是很苦的,风吹日晒,冬天冻得脸通红。女性的生理特点也决定着女交警必然要付出比男交警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改革开放:交通指挥信号彻底淘汰指挥棒
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徐州交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了发展期,道路上车辆急剧增多,道路交通信号灯从手摇变为自动计时,从一线道路执勤执法到道路交通警卫保障,创新执勤、有序出行,成为徐州现代城市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1978年,徐州市区设置固定岗22处,其中灯岗9处,徒步流动岗9个,并组织2辆三轮摩托车机动巡逻执勤。到了1987年,市区共有执勤岗位64处,其中灯岗14处、巡逻岗段34处、夜岗8处、交通安全检查站6处。在交通指挥信号上,1979年6月,由交警大队后勤股研制的定时自动交通指挥信号系统,在淮海路与民主路口安装使用,将原来的绿、红、黄、绿黄四种信号灯的使用功能改为绿、红、黄三种。
1982年,将定时自动交通指挥信号灯研制改装为集成电路信号灯,执勤交警可根据路口车辆情况,随时操作无线遥控器变换指挥信号疏导交通。1987年,市区14处交通信号灯全部实现自动化。至此,徐州市交通指挥信号彻底淘汰了交通指挥棒。
“全国先进工作者”李尚亭正是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变革的民警之一。
“云龙山下坡有一个岗亭,我是第一个站到那个地方指挥的。岗亭就是一二三节上去,两个人值班,一个人在下边岗亭里头调整红绿灯指挥,另一个人在岗亭上边用手势指挥。一直到1987年,市区红绿灯就慢慢更新换成自动的了,到了1989年以后,就慢慢地普及自动信号啦。”
采访过程中,李尚亭一边回忆一边讲述着一件件历史的变革,就仿佛仍在眼前一般:“我执勤的时候,心中实实在在装着什么呢,那就是严格执法、管好自己,对得起这一身衣服,对得起群众,这就是我心中的一杆秤!”
新时代:智慧交通架起道路交通中枢神经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智慧交通架起道路交通的中枢神经,提前干预、及早优化、智能调控,道路交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指挥执勤、多警联动,为徐州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便捷出行保驾护航。
近年来,徐州交警紧跟时代步伐,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中心工作,秉承“专业+机制+大数据”理念,开拓奋进、创新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面对日趋复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徐州交警持续推进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首先,建成了交通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指挥平台,建设了交通诱导屏、联网信号机、一线勤务大队二级指挥室,实现了各类系统的有效集成;第二,研究完善、渐次实施《指挥交通总体设计方案》,开展“彭警数智”交警行动,依托徐州交警“王立恺工作室”,基于“感传汇知用”、围绕“执法规范化、队伍管理、事故预防”等方向进行科技信息化研究,创新研发“领航雁”“阡陌交通 纵横彭城”等实用型、革新型成果91项,实行多功能、全天候、立体化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勤务;第三,创新社会管理举措,不断深化车驾管服务改革,建设网上车管所、流动车管所,增设便民服务点,下放业务办理权限,持续减证便民,推行机动车登记省内“一证通办”,实行“零障碍”服务,方便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第四,聚焦轻微交通事故“出警慢、协商慢、撤离慢、理赔慢”等突出问题,稳步推进轻微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处”,将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之内,真正将“人民至上”贯彻到公安交管各项工作中。
当前,徐州交警以推进公安交管工作现代化为主线,守正创新,实施“交通安全本质、实战警务效能、规范执法素养、协同治理能力、交管服务品质、铁军队伍形象”六大提升工程,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交管战斗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本文图片由徐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