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公安局新址。
披星戴月七十五载,薪火相传铸就辉煌。从1949年5月11日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安科成立至今,温州公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掀开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壮丽篇章。
今年8月,温州市公安局警史思政馆试开放,成为展示温州公安光辉历程与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8月20日,一批新警实习生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憧憬与好奇,轻轻推开了温州市公安局警史思政馆的大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老物件和数字化技术的“新老碰撞”,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了温州公安发展变化的历程。
忠诚铸就辉煌
在庄严肃穆的展馆内,一面复刻自1949年市公安局旧址的老门头墙门,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不仅重现了历史的轮廓,更成为忠诚与使命的永恒象征。触摸着斑驳的老墙面,思绪不禁飘回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温州公安的忠诚之路在此缓缓铺展。
1939年7月,革命的火种在平阳县凤卧乡悄然点燃,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温州乃至浙江革命斗争的新篇章。郑海啸同志率领的警卫班,以无畏的勇气和不屈的信念,确保了大会的安全,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岁月流转,1949年温州和平解放,公安事业应运而生。从“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公安科”到“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再到如今的温州市公安局,名称与架构的变迁见证了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温州公安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初心始终未变。
从建局初期的几十人,到如今拥有3万余名民警辅警的庞大队伍,温州公安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改革强警,公安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坚固长城。无数英雄模范的光辉驱散阴霾,把黑暗挡在人民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一封珍贵的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亲笔复信,穿越时空的阻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革命烈士张金生那份用生命捍卫正义的崇高与伟大。
一块一级英模李本春留下的警察纪念表,不仅体现了曾经观礼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荣誉,更是他“瓯江守护者”精神的象征。42次跳江救起43人的壮举,彰显了他作为人民警察的无私与勇敢。
一部很多人都看过的电影《刑警林勇》,每一个镜头都让人心潮澎湃。林勇被浓硫酸严重灼伤仍坚持擒敌的场景,成为公安战线上不朽的传奇,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步入新时代,温州公安精神薪火相传,更是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破案神探”夏策,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拼命三郎”周扬,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反诈女掌门柯海鸥,全国百佳刑警、扫黑先锋杨国强,以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刀尖上的舞者”杨晓峰……他们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续写温州公安发展光辉的历史,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属于温州公安的辉煌篇章。
为民守护安宁
平安,民生之盼,发展之基。
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一套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存完整的公安机关警衔,一张张见证历史的珍贵老照片,一段段让人沉思的往事,讲述着温州公安在守护安宁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卓越成就。
首先,一张交通指挥岗亭的照片映入眼帘。这是1956年,温州市五马街和解放街交叉路口设立的全市第一座交通指挥岗亭,它是温州公安守护城市秩序、保障民众出行安全的起点。1950年7月,温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始建;1986年5月,温州特警支队始建;1992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浪潮,“110”电话报警服务诞生,至此“热线”走进温州千家万户;1991年4月,全省第一支打击经济犯罪专业队伍——经济侦察处设立……老照片印证的每个节点都是温州公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见证了这座城市安全防线的不断加固与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温州公安积极谋划创新社会治理,勇担探路者,在全市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亲警驿站建设、义警队伍建设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金名片”。目前全市已经创成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家、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9家;建成“智安小区”1852个,1259个“智安小区”实现“零发案”。
2022年以来,温州公安着力构建大平安机制、大治理格局、大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源融亲”三型警务,努力打造“最严社会治安管理区域、最优警民和谐生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成效全省第一,命案现案连续7年全破,追缴返还被骗资金7.5亿余元,近5年共抓获各类电诈犯罪嫌疑人3.9万余名。2012年以来,全市刑事立案数下降50.31%,“两抢”案件立案数下降99.11%,盗窃案件立案数下降75.09%,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40.58%,高速公路百公里交通事故亡人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同类地区最低……一系列数据和成果的背后,是温州公安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民有所需,警有所为。近年来,温州公安出台服务保障营商环境若干文件128个,建成公安政务服务延伸网点1236个,温州连续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14年的97.31%上升至2023年的99.7%,做人民满意的“答卷人”是温州公安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创新引领未来
警史思政馆内,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50年代的电台、70年代的裁相器、90年代的痕迹静电提取仪……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中,见证了公安工作技术设备的演进,吸引了新警实习生们驻足观看。“这么古老的工具,在当时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呢?”讲解员的娓娓道来,像是一把钥匙,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温州公安创新奋斗史的大门。
温州,这座中国民营经济的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不仅是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更是社会创新与治理现代化探索的先锋。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温州公安作为城市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始终与城市的每一次脉动同频共振,共同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创新蓝图。
从全国最早的物联网管控建设,到全国首个用户突破百万的公安微信服务平台,再到全国领先的情指行合成作战中心;从全国首个境外包机押回200余名犯罪嫌疑人,到牵头侦办摧毁新中国成立以来危害最大的澳门赌博犯罪集团,再到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勇担主力军;从浙江公安大脑的策源地,到深入践行现代警务的先行地,温州公安始终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全市安全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省排头兵。每一个“全国首个”和“全国领先”,都是温州公安对改革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温州公安更是如鱼得水,效能倍增。“啄木鸟”重点矛盾纠纷预警管控平台获2023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警务”创新案例,“追影寻踪”技战法获评全国百优技战法,“侦图”获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一等奖……全市各地数字警务创新多点开花。积极探索构建“一芯双核多翼”大数据赋能实战工作体系,打通了大数据赋能的“最后一米”,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治理、预警、处置效能,助力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
随着参观的结束,新警实习生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警史思政馆。这场沉浸式的时空之旅,让他们不仅对温州公安从哪里走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作为公安事业的新生力量,自己肩负着传承与发展公安精神的重任,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也将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书写忠诚与奉献的壮丽篇章。
链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这是1952年10月24日新中国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写给永嘉县公安局原局长张金生的一封亲笔信。它向我们述说着烈士张金生的英雄故事。
张金生,山东省无棣县人,1923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在无棣县公安局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他随军南下到当时的温州专署公安处工作。1952年9月,时任温州市公安局审讯科科长的张金生在查处一批“三反”案件时,发现五个冤假错案,案件涉及平阳县北港、山门等7个区40多个乡1700余人。张金生当即建议当时的平阳县委、温州专署公安处及浙江省公安厅组织检查力量,对其彻底复查。同时,他还向毛主席写了一份8000多字的报告。毛主席阅后批转公安部。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当即指示浙江省公安厅予以支持并给张金生回信,信中说:你对此事所采取的严肃负责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希望你继续帮助省委及公安厅,把这件事办好、办彻底。
省地县领导对此事也高度重视,调动30余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认真复查,最终认定:在“土改反匪”中所立“匪案”确属假案。随后平阳县委公开向群众宣布销案;对受害人当众平反昭雪;对酿成假案的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做出不同处理。浙江省纪委特批示温州专署予张金生以党内表扬。
1953年12月,时任永嘉县公安局局长的张金生负责组织公安干警侦查、抓捕空降特务陈时畴等匪徒。经过几个月的缜密侦查,张金生摧毁了陈时畴在老家的社会基础,陈时畴等匪徒分散逃亡。1954年6月20日,张金生率6名干警擒获特务徐振楷。6月24日,张金生将另一特务周功吉包围在永嘉县峙口村的窝点中,在动员周功吉缴械投降无效的情况下,张金生一马当先冲了进去,意欲生擒周功吉,不料被隐藏在暗中的周功吉连开数枪,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时年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