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志宏,中共党员,蒙古族,2005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案件侦查大队教导员,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区“感动北疆·最美警察”、全区“十佳法治人物”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入选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公安部研判专家人才库。
“稍等,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李志宏很忙,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从法律咨询到探讨案件,再到寻求帮助,他的电话成了“热线”。
李志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案件侦查大队教导员,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始终扎根公安刑侦一线,现已成为内蒙古警界刑侦专家。截至目前,李志宏共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00余起,抓获在逃人员500余名,支撑破获全国命案积案132起。
李志宏(中)与同事在做实验。
“他满脑子想的就是破案!”
李志宏出生在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通过考录加入公安队伍。
“大宏办公室的灯晚上总是亮着,如果你发现灯没亮,那他肯定是出差了。”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特警大队民警乌力吉说。
为了方便工作,李志宏将家安在单位旁边。每当面对电脑屏幕上的海量数据时,他都“欲罢不能”。同事们都说,李志宏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趴在电脑前。
长期的经验积累让李志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09年8月的一个晚上,李志宏在浏览公安信息网时发现,通辽市库伦旗公安局破获一起旅馆被盗案件,犯罪嫌疑人系一名女子,名叫“丁晶晶”,安徽籍人。他立刻联想到当年7月29日发生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尚未侦破的一起宾馆旅客财物被盗案件,便立即找来相关案卷进行研判分析。经过长时间比对分析,他进一步确认“丁晶晶”不是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姓名。
李志宏及时调整侦破思路,对周边地区类似案件展开梳理,同时对发案时段数万条相关信息进行逐一比对排查,最终将冒用“丁晶晶”名字的周某玲及其丈夫周某华抓获。
在李志宏办公桌上,摆放着发生在通辽境内的一些未破积压命案的案卷。只要有时间,李志宏就研判分析比对,几年下来,这些在逃人员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他满脑子想的就是破案!”李志宏的妻子小静(化名)说。
经过多年摸索,李志宏独创的“图像比对追逃破案”经验做法,为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多起重特大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1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成立了“李志宏工作室”。
“啥案子如果让他盯上,准没跑!”
“李志宏不善言辞,但一说到案子他眼睛就发亮。”多次与李志宏并肩作战的战友乌尼尔这样评价李志宏。
2020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云剑—2020”命案攻坚行动中,李志宏集中攻坚久侦未破的“硬骨头”案件。
2个多月时间,李志宏长期紧盯电脑屏幕,视力严重下降,但累累战果让他备受鼓舞。期间,李志宏侦破数起重特大命案积案,并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
在同事眼中,李志宏是个敢较真、爱叫劲儿的人。“啥案子如果让他盯上,准没跑!”同事王永生说。
1997年3月20日,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一街村发生特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韩某杀死5人、重伤1人后潜逃。这起案件是公安部督办案件,更成为压在办案民警心中的一块石头。
“曾经有一位侦办该案的老刑警对我说,‘这个案件不破,我就算退休了心里也不踏实,总感觉愧对辖区群众’,所以我格外关注这起案子。”李志宏说。
时间久、线索少、影响大,李志宏日夜攻坚,充分利用“图像比对追逃破案”工作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2017年3月,确认黑龙江省呼玛县居民“杨某和”就是犯罪嫌疑人韩某。当年3月5日,李志宏带领专案组成员冒雪赶赴黑龙江开展抓捕工作。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几经周折,专案组最终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将犯罪嫌疑人韩某抓获归案。
“让更多离散亲人团聚!”
202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头市的阮某华拉着李志宏的手不停致谢:“13年了,我终于找到了儿子,太谢谢了!”
2008年6月的一天,阮某华在广东省汕头市一汽车站内,被不明人员打晕,醒来后发现3岁的儿子李某汉不见了,惊慌失措的她立即报了警,但没有找到孩子。10多年来,阮某华一家一直四处寻找、多方打听李某汉的下落。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以来,李志宏在工作中获取到李某汉被拐案件的线索,并通过大量信息比对发现,广西籍儿童梁某强相关特征与李某汉相似度极高,李志宏立即与同事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展开调查。工作组采集了梁某强的血样,并围绕其户籍信息及出生证明等进行走访。随后,工作组奔赴广东省汕头市,采集了阮某华的血样。经过司法鉴定中心的多次比对,最终确认阮某华与梁某强(李某汉)存在亲缘关系。2021年中秋节当日,在两地警方的协助下,阮某华一家终于团圆。
“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好日子,看着他们团聚,我也挺高兴的。”李志宏说。
让失散的孩子回家,是李志宏的心愿。“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离散亲人团聚!”李志宏坚定地说。
(编辑:高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