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原名老城派出所。2021年正式更名为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一级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楷模”、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2022年8月30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警察局纳入战时体制,改为遵义县警察大队,设4个警察中队,其中就有老城中队。同年11月27日,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建立,市局设老城、丁字、朝阳、南关、汽车站5个派出所,其中老城派出所为第一派出所,后历经五次迁址,地址虽然改变,但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
近年来,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耕“八大警务”,落实“五个第一时间”要求,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革命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推行“五个一”“四个红”育警铸魂工程,有效促进了“党建红”与“公安蓝”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队伍建设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红色地标核心圈连续75年零事故、零发案,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在遵义,红色是最美最浓的底色。遵义子尹路红军巷里的这个派出所,为这座红色之城增添一抹令人安心的“警察蓝”。幸与祖国同岁,跨越漫长的岁月长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一幢小楼和辖区居民75载。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公安楷模”、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公安部命名的“一级公安派出所”……75年来,一个又一个荣誉,一声又一声称赞,这个派出所,承载了历史的积淀,也收获了群众的信赖,这就是——贵州省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
“胜利树”下的忠诚守护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有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遵义会议会址。在遵义会议会址旁,有一棵树龄过百、树高超过十米的老槐树,它的外形酷似一个大大的“V”字,游客们亲切地称之为“胜利树”,它是遵义会议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领导就带我来到这棵槐树下宣誓,后来我当了派出所的教导员,优良传统当然也不能丢。如今,接力棒也传到你们手上啦!”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退休教导员刘建平今年已经65岁了,每每经过派出所,总会看看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认真叮嘱他们几句。
“刘教,我记得刚到派出所时,就是你带我们到遵义会议会址学习、宣誓,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我在所里已经工作20年了,没想到如今我也成为那个带新警宣誓的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袁红感慨地说。
做好民警辅警的思想教育工作,会址派出所有一件“传家宝”——红色教育,这是自建所以来就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会址派出所把“一次瞻仰、一次宣誓、一首红歌、一本红书、一段长征路”的“五个一”和“红色教育、红色宣讲、红色体验、红色服务”的“四个红”作为队伍育警铸魂的“必修课”,新警“入所第一课”,他们经过红色教育洗礼,不断铸牢忠诚警魂。
“我们入党,就是要有实心,就是要保护人民群众。”这句朴实的话语来自95岁的胡志义老人,他是会址派出所的一名退休民警,1952年参加工作,1992年退休。如今他仍然坚持每天看书读报,摘录重要新闻。“你们一定要把派出所好的作风传承下去,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近日,所长宋涛来到胡志义老人家看望慰问时,老人对宋涛深情嘱咐。
岁月流转,小楼旁的槐树,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岁岁年年,见证了一代代派出所民警辅警的初心。
“我的爷爷孔宪权是一名老红军,也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在我小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公安机关抓特务的故事,从小,我对警察这个职业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许就是这份特殊的情感,让我长大后成了会址派出所的一名警嫂。”遵义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在宣讲时总会把派出所的故事讲给游客听,“遵义不仅流淌过红军烈士的鲜血,同时也见证着红军传人——人民公安的忠诚与担当,在我心中,公安民警就是新时代的红军。”
群众都说“有事找娜娜”
“真诚感谢!这次我们到贵州旅游,梵净山的山美,亚木沟的水美,遵义的人更美,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警察不愧是人民的好警察。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大美贵州,我们一定会常来的。”
“非常感谢警察叔叔和阿姨的帮助,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遵义,遵义真是一座温暖又美丽的红色城市,让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我非常感谢会址派出所的警官,你们是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好警官,为你们点赞。”
“遵义会议会址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工作认真负责,办事效率很高,请有关部门表扬他们。”
……
锦旗、感谢信、12345表扬工单……好评不断,群众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会址派出所警务人员的感谢,每一天,暖心的故事都在上演。
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99%以上,这得益于会址派出所打造服务“红色品牌”,推行群众“舒心、暖心、顺心、省心、开心”的“五心”服务,以“三店三员”拓宽服务渠道。建成多功能、办理综合业务的“旗舰店”,打造自主服务、延伸服务的“体验店”,开设会址游客等候区服务的“便利店”,并以“三店”为载体,拓展推出“红色文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解忧扶困勤务员”的“三员”服务。
“目前,我所已实现公安71项业务‘一窗通办’,解决了以往办身份证到派出所、处理车管业务到车管所、驾驶证体检到医院的多头跑现象。今年以来,我们共办理业务7000余人次。”户籍民警任芯介绍。
“在我们辖区的群众,都流行一句话‘有事找娜娜’,找她,准没错。”纪念馆社区居民左叔叔提起社区民警杨娜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原来,左叔叔此前一心想给子女留下财产,全然不顾家人反对,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进了投资产品中。没成想,如今那家公司因违法被查,左叔叔的本金打了水漂不说,还收到了法院要求返还利息的通知。要是不归还,他名下的财产恐怕会被强制执行。
杨娜娜迅速行动,通过官方渠道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了核实。之后,她一边安抚左叔叔,一边主动联系派出所的驻所律师,为左叔叔提供法律援助。在律师的悉心指导下,左叔叔掌握了合理合法处理问题的方法,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会址派出所推动形成“多所联动”调解模式,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联合工作下,帮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该模式启动以来,极大地提升了调解成功率。
在创新中续写“满分答卷”
“建所之初,老前辈们创新探索出‘以治保小组为单位夜间巡逻’的工作机制,这在当时被全市推广,实用管用。如今,所里又用上了‘贵警110’系统,科技给我们基层警务插上了隐形翅膀,警情响应速度和案件侦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更高了。”宋涛介绍,以前,寻找走失人员,经常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凭借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效的协同作战机制,找回的时间大大压缩,人员找回率保持100%,真正为一线民警处警、办案打通了“快车道”。
“2020年10月,我就加入了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从那之后一直参与警民共建志愿服务。4年来,在会址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我们白天在纪念馆门口维护秩序,晚上开展夜间巡逻,我觉得很有意义。”遵义义工徒步志愿服务队队长郭开媛自豪地说。他们深入背街小巷,化身为宣传防火、防盗、防诈骗知识的“小喇叭”,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们为“红城义警”。
目前,会址派出所已建立了以派出所为主导,16支力量组成的“1+N”群防群治体系,调动了10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平安共建,真正实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不仅如此,会址派出所将社区警务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建立23个警格与社区51个网格无缝衔接。警格长与网格员实现了工作在网格中联动、资源在网格中联用、问题在网格中联治,以网格的小平安支撑辖区的大稳定。今年以来,联动网格人员主动排查消除隐患16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570余件,做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
“我们辖区有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7处红色地标,确保红色地标和辖区群众的绝对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副所长廖波分管社区,对辖区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目前,派出所已构建了3层立体防控圈,派出所民警与交警、武警、会址内保等专业力量联合开展工作,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
75年,27000多个日夜,会址派出所一代代民警辅警用初心守护,围绕红色地标核心圈,一步一个脚印,保持着75年红色地标核心圈零事故、零发案的纪录。“满分答卷”获得不易,守住更需用心,未来,他们还将继续用忠诚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