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派出所简介
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古田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地处“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所在地。古田派出所始设于1959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2017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
多年来,古田派出所共服务辖区群众10万余人,为各地游客提供义务讲解4000余批8万余人,年均调处矛盾纠纷2000余起。
峰峦葱茏,远山含黛。彩眉岭下,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朱红大字熠熠生辉。沐浴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光辉雨露的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古田派出所,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锻造了一支“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为人民”的“红军式警队”。
人人都是红色故事讲解员
“请问,在哪里可以预约讲解人员?”9月3日中午,一位来旅游的男孩找不到讲解员,“我可以为您讲解。”古田派出所民警林南笑着说。
“为什么墙上要写保护学校?”“这是为召开古田会议专门建的房子吗?”……男孩不断向林南请教,有着丰厚知识储备的林南面带微笑一一解答。林南的讲解让男孩连连夸赞:“讲得太棒了,太专业了!”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式宗祠’,又名‘万源祠’,这是闽西典型的歇山四合院建筑……”9月8日下午,林南正在为一群前来瞻仰古田会议会址和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学生讲课。林南生动地讲述着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故事,重温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孩子们听得入神。
一名年轻的女警为何能对党史了解得如此细致?“作为红色圣地的守护者,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我们义不容辞。”古田派出所教导员郑新明说道,派出所每位民警都是红色故事讲解员,为了让每个人都做红色文化传播者,古田派出所要求人人都熟悉党史。“思想政治教育一天都不能少,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永葆红军本色、当好红军传人。”
走进古田派出所,翻开民警的笔记本,上面赫然印有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决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还配置了一枚精致的“忠诚警魂”铜版书签。
“这本笔记本,是我们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古田会议精神的一个细节。”古田派出所所长童建强介绍,古田派出所代代忠诚守望,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得到红色革命历史滋养的一代又一代古田派出所民警,已将忠诚融入血脉。
不关门的红色小镇
8月4日,古田小镇熙熙攘攘,人群中一个小青年在行人身上不停打量,形迹可疑。一旁的司机赖师傅看在眼里,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至古田派出所。就在这个小青年将手伸入别人背包的那一刻,派出所民警迅速将其擒获。
赖师傅是古田派出所军警民联防队的一名成员。“这次能迅速抓获盗窃嫌疑人,得益于联勤联防力量。”古田派出所副所长张祥能在复盘这起案例时自豪地说。
作为一支“红军式警队”,古田派出所紧紧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推出“派出所+警务生态圈”治安模式,实现辖区各片区、各景点、各学校、各企业矿山等治安防控力量“全覆盖”,涵盖了军警民联防队、围追堵截骨干队、红土义警、红土小义警等总计超过300人的8支治安志愿者队伍,传达指令一呼百应,产生了1+1>2的聚力效果。各群防群治力量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宣传、巡逻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了辖区“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氛围。
古田派出所还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群群联防”,派出所每个民警分别接任辖区的村、企、校及行业场所的微信群群主,案无大小,事无巨细,均能及时获悉。
走进古田派出所勤务指挥室,派出所值班民警正盯着指挥室的大屏幕巡检。当发现离景区不远的一个路口出现交通拥堵,迅速通知执勤民警前往处理。15分钟后,道路恢复了畅通。
2022年初,上杭县公安局建立古田片区联勤联防勤务模式,由古田派出所等8个单位参与,根据辖区实际,优化运行联勤联防勤务模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各单位联动更“活”、指挥更“准”、处置更“快”,从根本上提升了古田片区警务效能,更好守护红色圣地的一方平安。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如今,在红色圣地古田,无论是集镇还是最偏远的大源村,不关家门、不关店门却平安无事的现象普遍存在,古田镇被称作“不关门的红色小镇”。
“我外出送货有时一去就是大半天,店门也不关,店里的东西从来没少过。”镇上饭店老板罗女士说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古田派出所接处警满意率高达98.9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民警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年没有现在的科技手段,为了帮村民找回丢失的一只羊,我们挨家挨户问,满山遍野找。”8月17日,古田派出所首任民警、现年91岁的老党员邱永康老人,在给古田派出所民警上党课时说。
人民公安为人民,群众之事无小事。扎根在红土地上的古田派出所传承着红色基因,将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了让村民办事不再难,我们在村里设立便民服务点,让村民有需求就到服务点,由我们驻村民警收集代办。”西山下警务网格驻村民警张岩凯介绍,西山下是古田镇最偏僻的片区,最远的山村离集镇有30多公里,村民办事十分不便。为此,古田派出所在西山下6个行政村设立便民服务点,警务室民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骑着摩托车前往各服务点收集村民交办的事项,风雨无阻。西山下警务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替老百姓省时、省力、省钱的“三省”警务室。
8月25日晚,在一片空地上,赖坊片区驻村民警袁如萍和赖坊片区十几个村民围坐一起,开始了一场情真意切的“夜访”。像这样的场景经常在古田小镇各个地方上演。
针对辖区群众白天干活、夜晚空闲的特点,古田派出所开展“驻村夜访”。派出所14位民警每人包一个村,每周要夜访不少于2个晚上,深入农户宣传防范知识,听取群众心声,解决实际困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对村民反映的问题“每事必复”。今年以来,派出所通过“夜访”开展法治宣传40余场,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0件。
“驻村夜访”“驻”出了感情,“访”出了民意,赢得了民心。民警真心为民换来群众将心比心,警民关系像当年军民一样水乳交融。如今,赶集的群众会三五成群到所里小坐,为镇上的治安出谋划策;逢年过节,村民们会将青粿、艾叶板送到所里请民警们品尝。
“古田派出所为民服务永不止步!”古田派出所所长童建强说,“我们将以崭新的姿态、扎实的工作让‘公安楷模’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