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我接到任务,采访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于是,有幸开启了一场中国警犬技术发展的体验之旅。
比赛坚持实战导向、突出实战需求
10月15日至19日,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在北京警察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公安机关和行业公安机关共38个参赛单位的255名参赛人员携219头警犬参加了为期5天、8个项目的比赛,参赛训导员和警犬数量、比赛项目、赛期均创历届之最。
坚持实战导向、突出实战需求是这届比赛的宗旨,围绕这一宗旨及比赛公平公正原则,赛程安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赛前1天抽取次日的8或6个参赛队,比赛分组进行,组别于比赛当天抽签确定。每支参赛队在1天内完成所有比赛,上午在野外林地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指挥、追踪、搜捕、物证搜索比赛,下午在北京警察学院进行基础科目、血迹搜索、搜爆、搜毒比赛。
本届比赛首次采用了模拟案事件现场的形式。参赛队指挥员根据现场抽取的赛题,组织团队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并在诸多物品中确认受害人物品作为嗅源,出动追踪犬;找到受害人及犯罪嫌疑人遗失物品后,得知犯罪嫌疑人逃跑方向,出动搜捕犬;制伏犯罪嫌疑人后,得知其关键物证方向,出动物证犬。就这样,在10万余平方米的林地,“人犬结合”完成4个环节,快速侦破1个案件。
此外,本届搜毒、搜爆科目均采用双盲测试,即参赛队与裁判组都不知道比赛中需要搜出的毒品或爆炸物数量究竟是0个、1个还是2个,最终会由专人送信,再由裁判当场撕开信封公布答案,并检查所求物是否正确,因此难度系数再次升级。这也是首次在警犬技术比赛中将警犬搜毒、搜爆目标物数量设置为0至2个。
赛前还有“模拟赛”
10月12日9时,我来到了全天试裁的野外林地现场。
全天试裁,相当于正式决赛前的“模拟赛”,由有意愿的参赛队报名,最终抽签决定其中一支队伍参加,3号裁判组试裁。这是一次难得的“彩排”,几乎所有的裁判和参赛选手都来了。
现场勘查速度很快,我正要与围观民警聊聊这个环节,就听要出动追踪犬转场及追踪。我随机“抓取”经过的民警聊比赛和警犬技术。
“基本案情是怎样的?你提供了怎样的线索?接下来有什么环节?与案情对应的警犬分别怎样作业?转场如何无缝衔接……”我对一个全身迷彩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开始了连珠炮式的询问。后来得知他是裁判组的助训员、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警犬技术教研室的贾鑫老师。
随后,大家又开始跟着搜捕犬和物证犬跑。我感叹:“野外林地真难走!”想到复杂地形对于训导员和警犬来说,只是平时作业的常态,不禁肃然起敬。
追求训犬的至高境界
10月12日下午,大家统一回到了北京警察学院,进行基础科目、血迹搜索、搜爆、搜毒科目的试裁。血迹搜索在2个单人宿舍封闭式进行,大家都聚集在楼外等候。
“每间房各一个血迹点位,肉眼根本不会看到,全凭警犬作业。”在询问血迹搜索比赛情况时,一道“藏式”普通话在我耳边响起。回头一看,是位一身藏蓝牛仔的男子。因为从小爱犬,这位西藏队参赛选手、拉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旦增曲旦在高考那年,便怀着无限憧憬报考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警犬技术学专业,他对警犬技术的热爱始终如一。
旦增曲旦参加过第四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并获得全国团体第十名的成绩。他这次参赛的搭档卡尔是一头马里努阿犬,也是功勋犬。这个快8岁的“老将”身体结构紧凑,爆发力、咬合力、对口令执行力都极强。
西藏队抽中了10月16日的比赛,在这之前他们每天4点半起床去警院周边寻找场地训练。
16日正式比赛时,上午场地属封锁状态,因此不能围观,我只能远程等待。11时27分,旦增曲旦发来信息:“我得了满分,且搜索速度也很快。”
旦增曲旦说,模拟案事件现场,极大考验了携犬民警的个人作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只要有一个环节线索遗漏,都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比赛,况且这是在地域很广、气味很杂的野外林地,这种比赛形式对人和犬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下午我跟着西藏队一路转场。“你看,犬根据训导员的节奏,走出盛装舞步的韵律。这是犬随行的最高水平。”基础科目时,西藏队的警犬表现不俗,旦增曲旦在一旁实时解说。
当天比赛结束后,旦增曲旦叫住我。我终于见到了卡尔。“搜捕科目对犬的牙齿损伤很大!”旦增曲旦抚摸着卡尔。“它现在只能吃磨细的食物或流食。我很注重饮食上的科学配比,保证它的营养健康。”
听旦增曲旦说,在赛前的选拔期间,卡尔得了肠胃炎,每次搜捕后上吐下泻,但它意志非常顽强,在作业中也很专注。在海拔高、紫外线强的环境中训练,会让犬更容易患上白内障、心脏病等疾病。在内地一头犬可以工作到8岁左右,但是在西藏,同样的犬有的到5岁就退役了。
卡尔真的非常棒,它虽然年长,却活力十足,随着旦增曲旦一连串密集的指令,做着各种动作。在夕阳的包裹下,卡尔的身上泛着金色的光芒,灵动的生命力一直感染着我。
10月17日下午,我趴在篮球场的围网上看搜爆比赛。5乘6摆放的30个箱包、不确定数量的爆炸物、8个参赛队划分不同区域,在篮球场上演同场竞技。搜爆科目可以说是看点最多的比赛,可围观、可比较、拼速度更拼准头。
我的正前方最近的是首都机场公安局队,训导员维持着组委会5乘6的箱包排列,直接牵着警犬依次走过箱包,呈蛇形走位,一趟下来,警犬没有任何犹豫和示警,训导员直接举手报出零的答案。
同一时间,我的正前最远方是广东队,只见训导员把5乘6的箱包调整成1乘30的一排,放开牵引绳,站在一边,任凭警犬自主作业。警犬大致跑了1.5个来回,没有示警,训导员同样报出零的答案。
紧接着,是紧张地等待,等待送信人把信封交至裁判长手上。在等待间隙,旦增曲旦讲解:“首都机场队没有干涉箱包排列,犬嗅一圈下来,毫不犹豫,这是实力使然;广东队排开一字型,放开牵引绳,让犬自主作业,这也是我训犬追求的至高境界。”
最终,首都机场和广东队获得满分!大家一起拍手叫好,大呼精彩。从他们自身的比赛和围观的解说中,我感受到了高手过招之间的惺惺相惜。
把握好规范化与自主性的尺度
比赛的那两天,我每天都能看到整齐列队的助训员12点20分准时从驻地出发前往赛场布设。他们会提前到筹备组办公室上交手机,再统一去布设血迹搜索场地,回来填单把答案放进信封,信封由专人统一收回管理,他们再出发依次布设搜爆和搜毒比赛。
贾鑫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警犬技术比赛,“非常兴奋,想见识下全国顶尖选手的训犬水平。”但由于担任了助训员,下午的比赛他被关在“小黑屋”里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根本看不到选手的精彩角逐。
“作为助训员,最重要的就是贴近实战、统一难度以及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如何在规范化前提下最大化体现自主性,把握的尺度非常重要。”贾鑫解释说。
本次助训最大的难点在于根据地形地貌等已有条件,全局统筹规划,制定多种布设方案。像上午野外林地的比赛,4个环节的场地规划,布设的难度把握,比如搜捕要藏得深一些,不能让人用眼睛找到,但也不能太深;也不能石子路过多;且搜捕和物证根据案情、环节进行的顺序也不一样,因此也要提前制定多种方案。贾鑫说这样才能确保案情的串联性、环节的流畅性和转场的便利性。
“比赛之前,我们就一直在踏勘。”贾鑫说必须要把场地熟悉透彻。4个环节共10万余平方米,必须东南西北、从头到尾反复踏勘。
兼顾实战性、公平性、人文关怀
要说比赛出场率最高的一群人,非裁判组莫属了。这届比赛共8个裁判组,每组包含1名裁判长、2名裁判员、2名助训员和1位摄像。他们的一举一动关乎赛事公正。
公安部下发比赛细则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具体工作。成立了以校党委委员郑吉龙为组长,18名裁判长、裁判、摄像和助训员组成的工作小组。随后召开了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方案和细则研讨会,确保了各裁判在吃透细则的基础上顺利开展执裁工作。
3号裁判组裁判员、中囯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学院幼犬培训研究室副主任翟翯,在警犬培育、训练、装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成果和相关专利。
据翟翯介绍,前几届比赛分散在全国各地举行,这届集中在一起,规模最大,意义重大。裁判员早在一个月前就介入了,就比赛方案和细则进行多次研讨,既要保证实战性,又要保证公平性,还要兼顾人文关怀。
“实战中没有规则,而公平中需要规则,还要照顾到参赛者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最难的地方,也是我们的执裁理念。”翟翯说,“我们想为参赛者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搜爆的箱包,参赛者是可以自己任意摆放的;搜毒的车辆,参赛者是可以自己去触碰的,因为实战中民警作为执法主体是需要这种主观能动性的。”
我在观赛中,发现参赛者都是自由调整警犬的状态,待准备好后举手示意,才计时开赛的。尤其是基础科目跳跃障碍时,警犬是可以回到参赛者身边强化奖励再前进的,甚至跳跃失误后,可以重新来过。我看到了一种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心态,也感受到了人与犬的互动比硬性的规则更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这是一场极具温度的比赛。
“实战经验丰富的警犬,成绩上会优异许多。”翟翯说,这就是比赛规则设计科学性的一种呼应,只会吸引实战犬参加,而非应试犬来刷成绩。“这也恰恰说明了,只有上过战场、见过世面的犬心理素质过硬,才能稳定发挥。”
“以前裁判只裁一个科目,今年是一天裁全部科目,极大考验了我们的脑力、体力和精力。”翟翯介绍,裁判员6点30分就到达野外林地,饭不敢乱吃、水不敢多喝,在10万平方米的林地,不能带手机和智能手表,迹线的布设、转场的路线、助训员藏哪等全凭脑子记忆。像有的裁判在野外林地遇到蛇,后来拿个棍子跟着参赛者跑,“我们不敢受伤,因为裁判是没有候补人选的。”
第六届警犬技术比赛对我意义非凡,我开始喜欢、研究警犬,这些无言的战友为守护社会安全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本文图片由旦增曲旦、贾鑫、翟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