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中昌省河昌市某派出所民警秦川(于和伟 饰),在师父高建设(王宁 饰)的鼓励下重新高考,回炉再造。就在秦川读大一时,高建设死于歹徒袭击,配枪不知所踪,案子悬而未破。
秦川学成归来,如愿成为一名刑警。他调取了师父的案卷,打算查出真相。谁知这件案子还没有眉目,就发生了四人持枪闯入矿区,造成11人死亡的大案。秦川和同事们赶到现场时,凶手已逃之夭夭……
第一集就如此“硬核”,让众多网友拍手叫绝,火速“入坑”这部刑侦大剧。近日,由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宽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我是刑警》正在央视和爱奇艺热播,其真实粗粝质感在年末国剧市场掀起一股磅礴之风。
展现中国刑警真实状态
剧集开篇是以真实案件为素材的“河昌市西山矿大案”——春节前夕,四名劫匪持枪闯入西山煤矿保卫科意图抢劫存放工资款的金库,枪杀了11人。两名劫匪进入楼区后见人就开枪,另两人站岗并负责补枪。保卫科的警卫也持枪反击,混战中一名劫匪被击中倒下、无法离开,同伙为了毁尸灭迹毫不犹豫地也对他补枪。
真实案件有多震撼,剧中还原就有多“硬核”。
上世纪90年代,监控设备、DNA技术都不完善,剧中的刑侦专家做弹道模拟要靠拉软尺,辨认指纹靠眼力。而没有侦查方向时,刑警们只能挨家挨户摸排。
剧集在紧密的叙事中清晰地呈现了一线刑警的破案思维与技巧,紧扣剧名主旨——没有天赋异禀的神探,没有全知全能的视角,只有日夜坚守的使命感,这也正是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写照。
比如,剧中案件进展陷入僵局后,并不是主角苦思冥想、灵光乍现地挽救局面,而是层层上报请示,中昌省公安厅随即指派专家组协查。但一切问题并不会随着专家组的到来就迎刃而解,他们只能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丰富经验带来的思路启发。如何摸排、锁定、抓捕具体的嫌疑人,还得当地的刑警猛下功夫。
现实破案靠的不是神兵天降,而是通力协作;刑侦专家靠的不是灵光一闪,而是敏锐老辣。这个过程中,既有天才式的人物、技术领域“大拿”的智商碾压、光芒万丈,也有普通刑警们配合运转起庞大侦查系统带来的震撼。
有影评文章评价《我是刑警》——久违的中式刑侦剧终于又出山了,节奏快而生猛、刑侦细节扎实,没有太多上帝视角,观众跟着办案民警的思路深入案件、剥茧抽丝。
《我是刑警》总监制王晓晖介绍,这部剧把刑警的除暴安良、伸张正义、蜕变成长作为明线,把不同年代刑侦人员所面临问题的演变和新旧刑侦观念、手段的冲突作为暗线,全方位、多角度、大视野,将个人成长、警魂传承、事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熔铸一炉,构筑起宏大的叙事格局。
也就是说,这部剧试图再现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
剧中,中昌省公安厅特邀刑事技术专家曹忠恕(白凡 饰)被秦川的才干和专注所打动,首席刑侦专家武英德(丁勇岱 饰)更是经过严格考察,收秦川为徒。
在长达35年的漫长岁月中,秦川先后参与侦破多起大案要案和疑难积案,武英德、曹忠恕、陶维志(富大龙 饰)、李文(黄曼 饰)、赵飞(赵阳 饰)等老中青三代刑警赓续奋斗,共同打造出一支现代化、专业化刑侦队伍。
为真实刻画刑警的形象,主创团队深入警营,深入刑侦一线,采集最生动鲜活的素材。该剧总制作人、总编审郭现春介绍,自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团队深入全国各地的15个基层刑警队,采用人物采访、交流座谈、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创作采风、故事搜集和体验生活。
主创谈:追求粗粝、“硬核”的真实
剧中有一个细节。秦川在一位专家的经验分享会上贸然反驳发言,事后买了一兜橘子、一件保暖内衣上门,想拜访赔罪……这段心理描写十分真实。
编剧徐萌认为,这部剧要展现中国刑警群像,要全面阐释中国刑警的职业气质和精神传承,最重要的就是真实,不只是人物、事件,还有逻辑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与细节的真实。
这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是主创人员对“半纪实”“刑侦行业的发展史诗”的强调与坚持。
徐萌介绍,在剧本创作中,项目团队做了大量的实地采风、访谈,以及专业书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前后持续了七八个月的时间,熟悉刑警办案的业务流程和刑警的职业状态,尽可能靠近这个职业、这个警种。
当拿到《我是刑警》的剧本时,导演惠楷栋非常震撼,它的厚度、宽度和纵深是他从未见过的。他表示,为了整体呈现的厚重与真实,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和影像风格被确定为“半纪实”。
“半纪实”强调真实性和质感,不过分使用花哨的镜头运动,演员也不过度表演,这种风格会让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粗粝的、磨砂般的质感。
徐萌说:“纪实感就要求真实、落地、说人话,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要合逻辑,不能端着,不能演,比如秦川和叶茂生在高所长墓碑前,往那儿一站,不说什么,悲情就自然上来了。有的时候一动不如一静。”
在拍摄时,导演惠楷栋要求镜头不玩炫技,不做柔美的光效,不故意做出粗糙的颗粒感,尽量实现全实景拍摄,展现刑警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拍摄这部剧,我们跑了1万多公里的取景地,从零上4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场景。”
《我是刑警》总制作人、总编审郭现春用数字说明了这部剧“力求真实”的投入——
全剧采购租赁服装总计2.5万余件,使用上个世纪90年代及现代便装累计2.3万余件;租用戏用道具累计3.6万余件,采买及制作各类戏用道具达6.5万余件,累计租用戏用车辆1600余辆;19个群演人数超过百人的场景,3个群演人数超过500人的场景,2个群演人数超过千人的场景。
实景拍摄,纪实风格;去表演化,回归生活。
剧中主要演员也对该剧的真实感深有体会。武英德扮演者丁勇岱在创作人物时,首先深入研究剧本,剖析他的成长背景、性格成因以及在不同案件中的角色定位,抓住他“经验丰富”这一核心点,思考怎样通过表情、动作和台词,来体现他多年刑侦生涯所积累的那种沉稳与睿智。
“比如,在勘查现场时,我会刻意放慢动作,用专注、犀利的眼神,用细微的表情变化来展现他对线索的敏锐捕捉。我还会从以往对刑警群体的了解和观察中汲取灵感,把那些真实的特质融入武英德的塑造中,努力让这个人物鲜活且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丁勇岱说。
观众评:在警营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伴随着秦川的一次次破案,人物的成长线始终延续,从最初青涩莽撞的基层刑警逐渐向沉稳老练的资深刑警转变。
伴随着剧集的更新,观众真正代入秦川的成长线,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度和阅读量依然在继续攀升。#我是刑警比重案六组还重案#等话题引发热烈讨论,累计阅读量超10亿次。
网友“麥子_jen”留言:“辛苦了!最近看《我是刑警》看一集哭一集,刑侦破案太不容易了,希望你们辛苦破案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
网友“默言”写道:“向刑警们致敬!希望你们执行任务时也要保护好自己,毕竟你们也是家人的顶梁柱,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全国各地的公安民警也在追剧,他们直呼“太真实了”“就是这个味儿”。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姜子元说,剧中的秦川那股子拼劲儿就像看自己和身边的战友,“蹲守时蚊虫的叮咬、抓捕时擦破点儿皮,都是常有的事儿,真实的刑警比剧里演得更加艰苦。虽然苦累常有,但是捍卫正义,死磕到底,永远都是我们刑警本色!”
剧集市场近年来悬疑题材频出,《我是刑警》这样以“半纪实”手法拍摄重案要案的刑侦题材作品,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多位行业专家的肯定。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认为:“全剧用纪实手法还原15桩大案要案的侦破过程,有真实性和年代感,彰显了法治和正义的力量,这样的真实感带给观众的是满满的安全感。”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指出:“该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警匪悬疑类型剧’,而是一部有现实质感、故事强度、形象魅力、精神力量的现实主义刑侦大剧。”
专家们认为,《我是刑警》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精彩的演员表演、深刻的主题内涵以及专业的制作水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剧佳作,让观众感受到了刑警的魅力与担当,也见证了基层刑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国产刑侦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截至12月6日,《我是刑警》已开播9天,酷云数据的峰值收视率多次破3%,连续8天排名电视剧收视率第一;爱奇艺热度持续走高,峰值突破9700;全网热度在猫眼、灯塔、云合等平台持续领跑。
这种难得一见的“全民追剧”盛景,来自《我是刑警》的题材突破和表达创新,再度展现了国产刑侦题材的品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