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当警察已经有10个年头了,政治处、派出所、法制科、办公室都呆过。当警察是大可儿时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但还有另一个梦想却依然遥远,那就是电影梦。
“既然已经当了警察,又怎么拍电影呢?”大可的电影梦看起来也只是一个梦。有一次,大可无意之中看到高中同学三品亲手拍的微电影《银杏叶》,成本虽然低,但很有电影的味道。“大电影拍不了,微电影行不行?”大可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微电影上,想要拍摄一个反映警察工作的电影。不过,再“微”的电影也要经费啊,大可硬着头皮敲了所长办公室的门。
“警察拍电影?我没听错吧?”所长一句话给大可浇了一盆冷水。“我只需要一点点经费支持……”大可脸涨得通红。“所里的经费紧张得很,你又不是不知道……”所长话还没完,大可的玻璃心已经碎了一地。
既然这样,只能想没有经费的招儿了。大可跑去找三品,三品想到了一个同样爱好拍摄微电影的老傅。老傅收到大可的“邀请函”后,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提了一个条件,必须让他“帅气”的脸庞在电影里露一下,大可答应了。
于是,微电影《我是警察》剧组成立了,老傅是制片人,大可是编剧兼主演,三品是导演,三品的忘年交张老师是监制。大可以前给电视台写过一些警察题材的剧本,这方面至少不是小白,跟三品、张老师经过无数次拉扯,剧本终于出炉了。
剧本打磨成型,老傅帮忙找来了摄影器材,微电影《我是警察》正式开机。大可担任男一号,张老师成了他的“父亲”,老傅成了“警方发言人”,大可的女朋友也被发动来友情客串。所有的演员都是业余的,拍摄场地也是“内部解决”,大可把自己的家、爱车甚至床垫都贡献出来。
难度最大的一场戏,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在这场戏里,大可发现犯罪嫌疑人正在“作案”,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冲上去“英雄救美”。但大可和三品在剧情的发展上出现了分歧,大可想的是正义战胜邪恶,而三品坚持换个套路,最后的结果,编剧向导演妥协了。
为了让打斗场面像那么回事,三品专门请了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一个牛高马大的学生来助阵,那人站在大可面前,就像老鹰抓小鸡,大可心里暗自嘀咕:“导演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剧情真是煞费苦心啊。”大可专门从家里搬来床垫,做好了“挨打”的各种准备,心想:“至少倒地时不会摔得那么疼。”
尽管是“假打”,但拳脚不长眼,大可左躲右闪、狼狈不堪,偶尔也会被“误伤”。这场强弱分明的打戏从头天晚上10点一直拍到第二天凌晨5点,大可除了“挨打”还要“挨刀”,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经过前后一年的拍摄制作,微电影《我是警察》终于跟观众见面,而且拿了全国法治微电影大赛的优秀奖。收到获奖证书那天,剧组人员凑到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大可感慨万分:“有些事情,过程虽然痛苦……”“但结果是美好的!”众人循声望去,所长满脸笑容地看着大家。
(编辑: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