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流淌的莫日格勒河畔,星罗棋布的草捆点缀在草原上,别有一番风景。
走近蒙古族牧民哈森格日乐的家,一个印着“流动党群服务站”的蒙古包格外引人注目。“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郎朗声音伴随着奶茶的醇香从蒙古包里飘出。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的民警正与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牧民群众共同学习党的理论政策,重温党的民族政策。
“我是这里的‘站长’,我们每周在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经常和民警、护边员、群众共同学习。”哈森格日乐一脸自豪地说。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居住着汉族、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25个民族群众。近年来,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进边境牧场、毡房牧户,架起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连心桥”。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陈巴尔虎旗,像这样的党群服务站一共有137个,如同静静流淌的莫日格勒河水,在草原上蜿蜒曲折,流进千家万户,流到边境一线,流进各族群众的心坎里。
从哈森格日乐家出发,沿着“醉美国道331”一路西行,便到了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海拉图警务室。此时,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张胡其图正在为民警、苏木政府工作人员和牧民群众讲述“下乡知青与草原人民心连心”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张胡其图是一名地道的蒙古族民警,已经在陈巴尔虎草原的边境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我平时就住在海拉图警务室,这里和群众离得近,群众找我也方便。”张胡其图说。
时针拨回到两年前,为了更好发挥海拉图警务室的群众工作优势,张胡其图每晚都会抽出一个小时来学习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第二天再讲给来警务室休息的护边员和群众听。很快,“卡伦沁(蒙古语,意为瞭望哨)”讲习所、“索伦嘎(蒙古语,意为彩虹)”课堂在陈巴尔虎旗边境地区推广开来。如今,张胡其图已经记了整整5本笔记,“三千孤儿入内蒙”、下乡知青与草原人民心连心等民族团结模范事迹也在辖区家喻户晓。
“春溜河边夏溜岗,秋天先看草儿黄。”窗外,蓝天白云下的牧民正悠闲地哼唱着牧歌。抬眼望去,羊群中每一只羊的脖颈处都仿佛系上了一条红褐色的“围巾”,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引人注目。
张胡其图介绍,这是陈巴尔虎旗红头羊,因具有独特的营养品质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销路特别好,也是当地牧民的“钱袋子”“命根子”。
此时,张胡其图的电话铃声响起。辖区牧民老张和老李的放牧点相邻,两家的羊跑到了一起,老李到老张家要羊,因态度不好发生口角,矛盾因此而起。
“都先别吵,吵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这小本本里可都有记录。”赶到老李家的放牧点,张胡其图三言两语,就让双方冷静下来。只见他在警务包里拿出一本《走访日志》,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每家牧户的羊群数量和耳印标记的序号区间。
查阅完毕后,张胡其图便一头钻进羊群,不一会就把老李家的5只羊“揪”了出来。老张和老李看到张胡其图浑身脏兮兮的,还沾满了羊毛,羞愧地笑了,握手言和,一对草原安达(蒙古语,意为兄弟)重归于好。
邻里之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针对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矛盾纠纷,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依托旗委政法委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所辖6个边境派出所设置矛盾调处化解分中心,联合司法所、社区等单位充分运用“七分调纠”调解机制(即“家事纠纷上门调,邻里纠纷社区调,行业纠纷专业调,涉众纠纷稳控调,矿企纠纷协商调,治安纠纷劝教调,权属纠纷联动调”),组织当地党员成立调解队,多措并举开展“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2023年至今,大队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60余起,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夏季草原风景如画,可冬日里却完全变了样。今年3月,陈巴尔虎旗突发强风降雪天气,气温降至零下30余摄氏度,多名人员和车辆被困雪中。“天太冷了,请救救我们!”报警求助电话打到了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巴彦哈达边境派出所值班室。
“这是‘白毛风’,大家带好铁锹,拿上拖车绳,跟上我!”接到报警后,巴彦哈达边境派出所所长吴红光立即带领3名民警携带救援工具前往事发地。8级强风吹的人睁不开眼,道路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500多米的路程,民警走了足足15分钟。
“大家别怕,有我们在,一定让大家平安回家!”4名民警一边安抚受困群众,一边挥舞铁锹铲雪。3个小时过后,民警终于在40厘米厚的积雪中挖出了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出22名群众和5台车辆,并帮助牧民群众找回走失牛羊100余只。
陈巴尔虎旗边境线长206.7公里,边境管理区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分散。边境的安全稳定,生活的安宁幸福,离不开各族群众支持。
“这里是边境管理区,不能在这里飞无人机,你们也不能再向前走了。”面对前来游玩的客人,护边员巴特朝格图积极宣传边境法规,避免游客误入边境前沿。
2003年大学毕业后,巴特朝格图曾在外地工作生活,四年的漂泊让他更加思念草原上的家。他毅然决然辞职回乡,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带领嘎查牧民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巴特朝格图还主动找到东乌珠尔边境派出所申请成为护边员。经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考核,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这里不仅养育了我,也养育着到这里工作生活的每一个人,我要守护好这片草原,守护好边境安宁”。
工作中,陈巴尔虎边境管理大队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护边员145人,建成守边中心户、戍边堡垒户、护边员驿站,推出“三五户联防”“邻里守望”“临时跟群放牧”等警务工作法,牧民群众居边护边、守边爱边,参与边境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如今的陈巴尔虎草原,民警自觉担当“党的光辉照边疆”的传递者,各民族群众自觉担当“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引领者,和谐稳定、手足相亲的团结幸福之花遍地开放。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茫茫草原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熟悉的歌声响起,陈巴尔虎草原上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愈发馥郁芬芳。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被访单位提供)
(编辑:陈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