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对保险诈骗违法犯罪既重打击又重治理,真正为我们保险行业的活跃繁荣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上了道‘双保险’。营商环境好了,我们可以更安心放心地搞经营,更细致周到地为客户服务。”福建省厦门市一保险公司经理的这段话道出了保险企业的心声。
而这背后凝聚着厦门公安经侦部门开展打击保险诈骗专项行动的努力。今年4月以来,厦门公安经侦部门按照公安部经侦局关于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行动统一部署要求,以构建联动打击共治机制为牵引,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险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推动标本兼治、长效治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向企业发送经侦提示函,帮助企业防控风险隐患。奚志龙 摄
组建“中心”
近年来,厦门公安经侦部门始终将机制建设作为保险诈骗犯罪侦查打击和源头治理工作效能升级的强力抓手。今年8月,厦门市公安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联合出台《厦门市防范和打击保险领域违法犯罪协作机制》。在协作机制下,公安、金融监管部门牵头组建“厦门市反保险欺诈中心”,在数据应用共享、执法力量联动、政策法规解读、推动综合整治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对可能影响保险机构正常经营、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的风险隐患,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线索移转,共商对策、共同打击、共同防范。
打击整治保险行业欺诈乱象不是公安一家的单打独斗。保险领域的业态形势不断变化,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给经侦民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提出巨大挑战。“厦门市反保险欺诈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和13家保险公司的积极响应,专业力量主动加入,队伍更加壮大。
“这个险种我们才推出,‘李鬼’就出现了,没有后台数据比对,面上是很难发现……”某保险公司的技术主管向民警介绍新型保险诈骗手段的识别指征。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一系列打击战法、犯罪认定法律适用和防范治理对策全面清晰地展现在“思维导图”上。
通过机制牵引,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力量共同参与,不但延伸了行业风险感知预警的触角,也凝聚了对保险诈骗主动打击、源头治理的合力。
重拳打击
创新机制好不好,运用成效说了算。
针对问题异常突出的车险、健康险、雇主责任险三个险种,经侦和金融管理部门迅速联动,形成对重点领域保险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期间,在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总体部署和靠前指导下,厦门经侦对4起重大保险诈骗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声势浩大的收网抓捕行动,摧毁犯罪团伙4个,抓捕犯罪嫌疑人30余人,追赃挽损190余万元,强力震慑保险诈骗犯罪。
“经侦部门始终对保险诈骗坚持‘零容忍’。这次有了协作机制的牵引,专业资源、力量和手段优势高度融合,集中‘破大案、打团伙、断链条、摧网络’的效能倍增。”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三支队民警廖鹏程说。
近日,一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给厦门公安经侦民警送来锦旗。“经侦民警把我们企业的急难愁盼‘心上事’当作‘上心事’,全力缉捕、神速破案,为我们挽回100万元经济损失,这种实实在在的护企助企举措,让我们既舒心又暖心。”该保险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说。
研判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线索。黄明照 摄
源头整治
个案的打击可以遏制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而立体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宣防,则能从源头防止保险诈骗违法犯罪的滋生蔓延。
保险诈骗与其他诈骗犯罪不同,有些“受害者”也可能转化为“侵害者”。“有一个问题尤其需要警醒,一些没有经验的车主被不怀好意的修理厂忽悠利用,因贪图套取保费抵冲修车费用就配合骗保犯罪分子造假,不经意间就变成了保险诈骗的‘工具人’。”经侦民警多次在防范宣传活动中以案释法。
今年以来,厦门公安经侦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着力运用“线下+线上”“脚板+指尖”,构建“立体宣传、全员覆盖、精准防范”的反保险诈骗宣传模式,通过强大的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带动企业和群众知法、遵法、守法,提高对保险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在线下,开展进企业、进学校、进商圈等“六进”宣传行动,覆盖受众30余万人。特别是针对养老保险领域的诈骗,民警们把诈骗犯罪难理解的惯用手法转化为老年受众能听懂的闽南语“大白话”和防范提醒“实在话”,大大提高了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在线上,重点面向保险从业人员、有车族等年轻群体,量身定制短视频。
一份风险隐患“小提醒”,优化法治营商“大环境”。
近日,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陈先生收到一封来自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经侦大队的信函,打开一看,里面不仅有近期行业相关的保险诈骗案件通报,还有数据详实的宏观态势分析、预防措施和工作建议,既科学又管用。
今年以来,厦门公安经侦部门着力在保护企业上出实招、在服务企业上优举措、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强担当,聚焦保险诈骗案件背后反映的行业管理漏洞和潜在隐患,强化风险评估和动态预警提示,力求从根源上消除保险行业潜在风险,实现“查处一案、检视一类、治理一域”,为保险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